如何判断是否构成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构成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的四要件是: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和利用迷信制造、散布迷信邪说,蒙骗其成员或者其他人实施绝食、自残、自虐等行为,或者阻止病人进行正常治疗,导致死亡结果发生的行为;主体为年满l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方面是过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条 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蒙骗他人,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犯第一款罪又有奸淫妇女、诈骗财物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构成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的四要件是: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和利用迷信制造、散布迷信邪说,蒙骗其成员或者其他人实施绝食、自残、自虐等行为,或者阻止病人进行正常治疗,导致死亡结果发生的行为;主体为年满l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方面是过失。
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为: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过失;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客观方面则表现为,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制造、散布迷信邪说,蒙骗其成员或者其他人实施绝食、自残、自虐等行为。
-
如何判断是否构成利用迷信致人重伤罪?
符合以下要件的构成利用迷信致人重伤罪: (一)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 (二)主观要件:主观上表现过失; (三)客体要件: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管理秩序; (四)客观要件:客观上表现为利用迷信致人重伤的行为。
2020.06.29 125 -
如何判断是否构成利用迷信致人重伤罪
符合以下要件的构成利用迷信致人重伤罪: (一)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 (二)主观要件:主观上表现过失; (三)客体要件: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管理秩序; (四)客观要件:客观上表现为利用迷信致人重伤的行为。
2022.12.02 132 -
如何确定构成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
具备下列条件的,可确定为构成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即主观方面是过失;主体是一般主体;侵害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客观方面是实施了利用迷信制造、散布迷信邪说,蒙骗他人实施绝食、自残、自虐等行为,而致人死亡的行为。
2020.03.25 100
-
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是否构成犯罪?
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的犯罪构成为: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 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迷信制造、散布迷信邪说,蒙骗其成员或者其他人实施绝食、自残、自虐等行为,或者阻止病人进行正常治疗,导致
2023-02-04 15,340 -
利用迷信致人死亡构成什么罪
客体要件。本罪侵权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会道门、邪教组织、迷信活动不受宪法、法律保护,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利用迷信欺骗他人,使他人死亡,严重破坏稳定和谐的社会关系,妨碍正常的社会秩序。本罪的成
2021-10-09 15,340 -
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是什么构成的
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的立案条件是: 1、行为人实施了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蒙骗他人的行为。 2、发生了致人死亡的严重后果。同时具备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立案追究。
2023-02-05 15,340 -
哪些犯罪构成“利用迷信致人死亡”?
客体要件。本罪侵权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会道门、邪教组织、迷信活动不受宪法、法律保护,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利用迷信欺骗他人,使他人死亡,严重破坏稳定和谐的社会关系,妨碍正常的社会秩序。本罪的成
2021-10-09 15,340
-
00:51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如何判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的相关规定,对于故意伤害的刑事案件,如果犯罪分子在故意伤害他人的过程中,导致被害人死亡;或者在故意伤害他人过程中,以特别残忍手段导致被害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要对犯
3,824 2022.04.17 -
01:08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如何判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判刑情况,具体如下: 1、致一人死亡,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致一人
6,424 2022.10.12 -
00:59
高空抛物致人死亡构成什么罪对于高空抛物致人死亡的行为,需要具体分析: 1、一般情况下,行为人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构成高空抛物罪,一般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行为人故意从高空抛弃物品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
3,265 2022.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