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还范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标的为受有利益的一方所取得的不当利益。受益人返还的不当利益,可以是原物、原物所生的孳息、原物的价金、使用原物所取得的利益,也可以是其他利益。返还不当利益请求权的标的的范围,也就是受益人返还义务的范围。受益人返还义务的范围依其受利益是否善意而不同。 1、受益人为善意的。即受益人于取得利益时不知道自己取得利益无合法的根据。于此情况下,若受损人的损失大于受益人取得的利益,即受益人返还的利益仅以现存利益为限。利益已不存在时,受益人不负返还义务。受益人受有的利益大于受损人的损失时,受益人返还的利益范围以受损人受到的损失为准。 2、受益人恶意的。即受益人知情,受益人于受有利益时知道其取得利益是没有合法根据的。于此情形下,受益人应当返还其所取得的全部利益,即使其利益不存在,也应负责返还。若受益人所得到的利益少于受损人的损失时,受益人除返还其所取得的全部实际利益外,还须就其损失与得利的差额另行赔偿。 3、受益人于取得利益时是善意的而后为恶意的利益返还,范围应以恶意开始时的利益范围为准。从上文可知,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一般情况下,不当得利的返还范围包括原物、因原物所生的孳息等等。另外,在原物不复存在的情况下,受益人返还范围会受受益人是否善意影响,如果你对此还有其他疑问,建议你就具体情况咨询我们的专业。。不当得利的处理方式是怎样的不当得利管辖权归谁不当得利纠纷起诉状怎么写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应当返还的彩礼范围
彩礼是中国古代婚嫁习俗之一,又称订亲财礼、聘礼、聘财等。 返还范围如下: 1.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共同生活一年以上两年以下,一方请求对方返还彩礼的,返还的数额相对较少。 2.共同生活一年以内三个月以上的,返还的数额一般在一半左右。
2021.02.23 168 -
彩礼返还范围有哪些
1、如果想要解除婚礼的是给礼金礼的一方,那么女方可以选择不返还或者根据双方的商量和协调等因素,酌情减少。 2、如果男女双方没有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在一起共同生活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男方请求女方返还礼金,返还的数额一般不超过总额的百分之三十;在一
2020.12.17 214 -
彩礼的返还范围是什么?
彩礼可返还的情形主要包括: 1、双方有婚约但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实际没有共同生活的; 3、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后两种应该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2021.01.23 100
-
彩礼的返还范围
《解释二》对彩礼应否返还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1.在决定彩礼是否返还时,是以当事人是否己经缔结婚姻关系为主要判断依据。给付彩礼后未缔结婚姻关系的,收受彩礼一方应当返还彩礼。给付彩礼后如果己经结婚的,原则
2022-04-26 15,340 -
彩礼的范围及返还
彩礼的范围及返还 建立婚约,男方给付女方的财物一般有聘金、见面礼、折娘衣、酒水钱和金器,《意见》对于司法实践出现的各种财物给付形式那此属彩礼没有界定,根据附条件赠与说的法律特征,判断依据为给付此项财物
2022-04-20 15,340 -
彩礼钱的不返还范围
彩礼钱—不返还范围: 1、共同花费。一方收到彩礼后,往往会拿出部分用于共同花销,如为办婚礼宴请宾客,送礼以及平时的吃喝玩乐等,在计算返还数额时都应当从中剔除。 2、属于赠与性质的财物。在恋爱中,男女双
2022-05-02 15,340 -
婚前彩礼的返还范围
返还范围: 只有解决好彩礼返还范围,才能切实维护好双方的利益。以下两个方面应该不属于彩礼返还的范畴: 第一、共同花费,一方收到彩礼后,往往会拿出部分用于共同花销,如为办婚礼宴请宾客,送礼以及平时的吃喝
2022-03-21 15,340
-
01:08
医保目录范围医保目录范围如下: 1、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内允许报销的药品; 2、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内允许报销的诊疗项目; 3、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内允许报销的医疗服务设施所产生的费用。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指为保障参保人员基本
5,051 2022.04.18 -
00:58
公路用地范围公路用地范围如下:公路两侧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外缘起,不少于一米范围的土地,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公路用地的具体范围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但最低不少于1米。供公路修筑路基和排水系统,设置防护设施和服务设施,以及供公路修筑和养护取土、弃土
5,410 2022.04.18 -
01:23
仲裁受理范围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因此,只要当事人之间达成仲裁协议的,都可以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相关规定可知,下列纠纷不能仲
2,24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