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隐瞒抵押是怎样取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开发商隐瞒抵押商品房的情况,买房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退房。房屋有抵押,房屋产权存在争议,是我国法律严禁转让的房屋,开发商隐瞒抵押商品房情况不仅严重违约,还严重违背了法律强制性规定,买房人是可以要求退房的。 法律依据 根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八条 下列房地产,不得转让: (一)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不符合本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条件的;(二)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 (三)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的; (四)共有房地产,未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的; (五)权属有争议的; (六)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转让的其他情形。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开发商隐瞒抵押商品房的情况,属于开发商违约,买房人可以起诉开发商继续履行合同,也可以起诉开发商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我国禁止转让房屋有抵押、房屋产权存在证争议的房屋。
开发商隐瞒抵押商品房的情况,属于开发商违约,买房人可以起诉开发商继续履行合同,也可以起诉开发商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我国禁止转让房屋有抵押、房屋产权存在证争议的房屋。
-
开发商隐瞒抵押商品房如何处理
开发商隐瞒商品房被抵押的事实,导致购房者无法获得商品房。在解除购房合同的同时,可以要求开发商返还已付购房款和利息,赔偿损失,并要求开发商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两倍的赔偿责任。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的,无法取得房屋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合
2022.03.26 598 -
开发商隐瞒抵押我们应该怎么办?
开发商隐瞒抵押商品房属于开发商违约,买房人可以起诉开发商继续履行合同,或者可以起诉开发商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我国禁止转让有抵押的房屋,禁止转让产权存在证争议的房屋。
2021.04.12 147 -
开发商可以隐瞒是否是抵押的房子吗
开发商隐瞒商品房被抵押这一事实造成购房者无法获得商品房,在解除购房合同的同时可以要求开发商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要求开发商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
2020.06.30 156
-
开发商隐瞒抵押商品房怎么办
开发商隐瞒商品房被抵押这一事实造成购房者无法获得商品房,在解除购房合同的同时可以要求开发商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要求开发商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
2022-05-12 15,340 -
开发商隐瞒抵押信息怎么办
开发商隐瞒商品房被抵押这一事实造成购房者无法获得商品房,在解除购房合同的同时可以要求开发商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要求开发商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
2022-06-04 15,340 -
开发商隐瞒抵押商品房应该怎么样办
开发商隐瞒抵押商品房的情况,买房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退房。房屋有抵押,房屋产权存在争议,是我国法律严禁转让的房屋,开发商隐瞒抵押商品房情况不仅严重违约,还严重违背了法律强制性规定,买房人是可以要求退房
2022-06-16 15,340 -
开发商故意隐瞒房屋抵押事实是否违约?开发商隐瞒房屋抵押事实责任
这是国家关于商品房买卖的法律规定,供你参考: 第九条出卖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
2022-01-19 15,340
-
01:26
隐瞒所得收益罪怎么判刑
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但是当犯罪情节严重时,应当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行为人
833 2022.04.17 -
00:57
隐瞒非法所得如何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隐瞒非法所得,即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具体是指:犯罪主体在明知该财物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情况下,将其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以其他方式掩饰隐瞒的犯罪。对于该类犯罪,我国法律给予三年
2,303 2022.04.15 -
01:05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该如何办理取保
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犯罪分子,如果符合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可以适用取保候审,具体的办理程序如下: 1、需要由本人或者家属,也可以是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向办案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 2、办案机关在收到取保候审申请书后,应在三天内作出决定
2,71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