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方不还是不构成诈骗罪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一般不还贷款不能认定是诈骗罪 如果只是拖欠贷款则属于民事纠纷。不过银行将向法院起诉。胜诉后,如果在履行期间不履行法院判决,银行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如果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拒绝履行法院生效判决,将有个人信用报告中记录的逾期还款、限制高消费和出入境等负面信息,甚至可能被司法拘留。 2、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1)欺骗行为 欺骗行为的内容是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现实生活中,诈骗罪的欺骗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有语言欺骗也有文字欺骗等。 (2)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 欺骗行为必须使对方产生或者继续维持错误认识,即使受骗者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骗行为的成立。需要注意的是,认识错误必须是处分财产的认识错误。 (3)使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 处分财产的具体表现通常有直接交付财产、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承诺免除行为人的债务等。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使他人放弃财物,行为人拾取该财物的,也宜认定为诈骗罪。 (4)行为人或者第三者获得财产 欺骗行为使对方处分财产后,行为人或第三者获得财产。获得财产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积极财产的增加,如将被害人的财物转移为行为人或第三者占有,或者获得债权等财产性利益;二是消极财产的减少,如使对方免除或者减少行为人或第三者的债务。 (5)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 我国刑法要求诈骗罪的既遂情形是欺骗行为导致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或者导致发生了财产损失的紧迫危险。其中的被害人不仅包括自然人,而且包括单位与国家。比如,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成立诈骗罪。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贷款不还是否构成诈骗罪按具体情况而定,情况如下:如果其提供申请贷款的材料真实可靠,那么不会因为还不起而成为刑事案件;如果其申请贷款的材料虚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金额达到一定标准的,可能涉嫌贷款诈骗。
-
民间贷款不还会构成诈骗罪吗
民间贷款不赔偿是不会构成诈骗罪的。但如果是使用欺骗手段骗取贷款,事后经多次催收仍不归还的,会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020.03.19 122 -
银行贷款还不起构成诈骗罪吗
如果自己是因为一些原因无法还款的话,这种情况不会构成合同诈骗罪,因为自己在主观方面并不是属于直接故意的行为,但是贷款还不上,需要和银行方面进行协商。 在经济往来中,因客观原因未及时支付货款,因拖欠货款引起经济纠纷是常见现象。然而,如果行为人
2020.01.19 667
-
贷款不还,构成诈骗罪吗
申请贷款材料真实可靠,那就不会因为还不起而变成刑事案件;如果申请贷款材料虚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金额达到一定标准,那就有可能涉嫌贷款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贷款诈骗罪,是
2021-10-14 15,340 -
网贷贷款不还会构成诈骗罪吗?
贷款人网贷不还是有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的,如果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网贷就可能会构成诈骗罪。如果提供虚假的信息资料或者告知了错误的借款用途将其用于赌博、挥霍,或者是由中介公司进行包装的基本就可以判定其构成
2021-05-26 15,340 -
网贷贷款不还会构成诈骗罪吗
贷款人网贷不还是有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的,如果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网贷就可能会构成诈骗罪。如果提供虚假的信息资料或者告知了错误的借款用途将其用于赌博、挥霍,或者是由中介公司进行包装的基本就可以判定其构成
2022-05-20 15,340 -
贷款不还可以构成诈骗罪吗
1、个人合同诈骗,数额10万元,并具有上列情形之一的,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1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每增加情形之一,刑期增加六个月; 2、个人合同诈骗,数额20万元的,法定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
2022-08-12 15,340
-
01:20
借钱不还能构成诈骗吗
借钱不还可能构成诈骗。如果债务人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通过借贷的形式,骗取他人公私财物的,属于借贷式诈骗,在这种情况下,债务人涉嫌诈骗罪。但其实个人借贷一般都属于民事诉讼领域,由债权人到法院起诉债务人,而不涉及刑事。但是如果债权人
4,084 2022.05.11 -
01:09
骗取贷款构成单位犯罪吗
骗取贷款是否构成单位犯罪,要根据犯罪主体是单位还是个人来确定: 1、若骗取贷款的主体是单位,是构成单位犯罪的; 2、若骗取贷款的主体是个人,则不构成单位犯罪。 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单位犯骗取贷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605 2023.03.29 -
01:30
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区别
骗取贷款罪和贷款诈骗罪有以下区别: 1、主观不同。骗取贷款罪是在金融机构贷款时隐瞒贷款用途或者虚构事实来满足贷款条件,但主观上仍有归还贷款目的;贷款诈骗罪通过虚假合同等方式诈骗贷款,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2、主体不同。骗取贷款罪主体可以
2,460 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