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罪既遂最多判多少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罪既遂最多判三年,因为我国刑法规定,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负有管理、保护文物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博物馆(院)、纪念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文化行政部门中主管文物保护工作的人员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一十九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或者流失,后果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罪既遂的,最多可以判三年,因为我国刑法规定,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负有管理、保护文物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博物馆(院)、纪念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文化行政部门中主管文物保护工作的人员等。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罪既遂最多判三年,因为我国刑法规定,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负有管理、保护文物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博物馆(院)、纪念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文化行政部门中主管文物保护工作的人员等。
-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既遂能判多少年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既遂的判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或者流失,后果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或者流失,后果严重的行
2020.04.05 114 -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既遂能判多少年?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既遂能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或者流失,后果严重的行为。
2020.07.17 93 -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罪既遂判多久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罪既遂的,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本罪是结果犯,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必须后果严重,才构成犯罪。即造成损毁的文物价值昂贵、损毁的文物数量大、面积广、给历史、艺术、科学研究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社会影响极坏,等等。
2020.01.07 109
-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罪既遂最多判多少年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罪既遂的,最多可以判三年,因为我国刑法规定,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负有管理、保护文物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
2023-01-17 15,340 -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既遂最多判多少年
1、行为人构成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既遂的,其一般判刑为:犯此罪后果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本罪是结果犯,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必须后果严重,才构成犯罪
2022-12-13 15,340 -
2022年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罪既遂最多判多少年
1、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罪既遂的,最多可以判三年,因为我国刑法规定,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负有管理、保护文物职责的国家机关
2022-11-28 15,340 -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既遂能判多少年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坏、流失罪既遂的判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珍贵文物损坏或者流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坏和流失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珍贵
2021-10-31 15,340
-
01:24
故意损毁文物罪判几年
如果犯罪嫌疑人违反文物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在明知道是国家保护或者省级重点保护的珍贵文物的情况下,故意损毁的,就构成了故意损毁文物罪。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故意损毁文物罪主要有下面几个量刑幅度: 1、这个罪的基本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1,249 2022.04.15 -
00:57
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判几年
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指的是行为人违反了海关的管理规定,为了逃避海关监管和检查,通过非法的手段携带、运输、或者邮寄我国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进出国境的行为。 珍贵动物,指的是中国特产的稀有珍贵动物、及虽然不属于中国的特产动物,但在世
859 2022.04.17 -
00:54
故意损毁文物罪怎么判
根据《刑法》规定,故意损毁文物罪处罚为: 行为人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损毁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导致情节严重的,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1,62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