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满一周岁孩子抚养费给付多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给付; 2.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可以按月或定期给付,也可按季度或年度给付。 如果协商一致,一方可以承担全部抚养费的,如果一方抚养能力明显不能保障子女所需费用,影响子女健康成长的,则不可以。即使达成上述孩子抚养协议,如果过一段时间后,双方经济情况确有变化,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确有增加或者给付的必要,一方仍可诉至法院,要求另一方承担抚养费。 抚养费的给付期限,一般应至子女十八周岁为止;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给付抚养费;在孩子成年后,尚未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生活困难的,父母又有给付能力的,仍应负担必要的抚养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子女抚养费一般是支付到子女18周岁就不再支付了。如果子女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其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也可停止给付抚育费。 二.一些特殊情况下虽然子女成年,但如果父母有经济负担能力,仍要负担其抚养费,抚养费的数额应当由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请求法院判决: 1.成年子女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 2.成年子女尚在校就读的; 3.成年子女确无生活能力和条件的。
-
给18岁的孩子付多少抚养费?
孩子已满18周岁的一般无需支付抚养费,但如果尚未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母又有给付能力的,仍应负担必要的抚育费: 1、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 2、尚在校就读的; 3、确无独立生活能力和条件
2021.02.20 282 -
十八岁孩子未满十八周岁离婚抚养费应该多少
有固定收入的,一般按固定收入的20-30%支付抚养费;无固定收入的,由法院根据孩子实际支出、当地的生活水平及双方经济状况综合认定。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
2021.01.02 290 -
孩子未满一岁离婚抚养费大概多少钱
在离婚案件中,人民法院在确定子女抚养费的数额时,一般是根据以下三大标准来确定: 1、子女的实际需要。 2、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 3、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2021.03.04 171
-
孩子不满三周岁男方付多少抚养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
2022-10-07 15,340 -
孩子满18周岁抚养费交多少钱一次性付清?
(1)抚养费标准是按照支付人的收入计算的,具体数额会随着收入的增减、随时发生变动。所以,无法在最初或中间阶段计算十八年的抚养费。 (2)支付方式是定期支付,可以按月支付,也可以按年支付。如果经济能力强
2022-07-22 15,340 -
离婚后孩子年满十八周岁一方抚养的另一方应支付多少抚养费给付多少
你好到孩子年满十八周岁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①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数目一般可按其月总
2022-03-14 15,340 -
孩子未满周岁抚养权
未满周岁的子女原则上由女方抚养,男方承担抚养费。第三十六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022-03-11 15,340
-
00:37
满十八周岁还需不需要给孩子抚养费满十八周岁还需不需要给孩子抚养费的规定如下:子女已经年满18岁的,一般是不需要在支付抚养费的。但是,尚未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母又有给付能力的,仍应负担必要的抚养费: (一)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维
2,515 2022.05.11 -
01:18
夫妻离婚孩子15岁了给抚养费多少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子女的抚养费给付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1、当事人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按其月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标准给付;2、如果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抚养费可以在第一点规定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但不可超过百分之五十的比例;3、如果当
1,404 2021.03.24 -
01:00
离婚孩子未满一岁判给谁在一般情况下,离婚后,未满1周岁的孩子会判给母亲,由母亲直接抚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可知,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
3,051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