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婚内财产协议是否需要公证?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由夫妻双方协商决定是否需要公证,法律没有强制要求签订婚内财产协议要办理公证。也就是说,只要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协议的内容并未违反法律规定,无论该书面协议是否作了公证,均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不办理公证,只是,经过公证的婚前财产协议在证明力上更高。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夫妻约定财产制】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婚内夫妻财产协议其实不是必须要公证的,但同时公证后的协议法律效力是高于一般协议的。其实婚内财产协议的本身就是属于合同的,但只要是出于夫妻双方自愿且意志真实的情况下就都是有效的,至于到底要不要进行公证,这个是完全取决于当事人自己的意愿的。婚内的财产协议对夫妻及婚姻的关系都是有一定的约束力的。
夫妻婚内财产协议不要求公证,但是公证后会使协议具有更高的效力,能够有效避免一些纠纷,所以最好进行公证,但是不是必须要公证。是否进行公证的最终决定权在夫妻双方,法律不强制干涉。
-
夫妻婚内财产协议需要公证吗
夫妻婚内财产协议不是必须要公证的,只要夫妻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协议采用书面形式,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不违背公序良俗,经双方签字确认,协议就有法律效力。但是公证后的协议法律效力是高于一般协议的,不会因为产生新的争议而导致该协议无效。如果夫妻之间
2022.12.23 6,204 -
夫妻婚内协议书是否需要公证
1.根据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夫妻婚内协议书仅对夫妻双方有效,其成立成立效的要件是夫妻双方达成合意、协议书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并在协议书上签字盖章等即可以立即生效。2.对于婚内协议书公证与否并不影响婚内协议书的法律效力。
2020.04.29 115 -
夫妻财产协议是否需要去公证
夫妻财产协议不一定需要去公证。公证是对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但是夫妻财产协议如果是依法订立的,一般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不公证也有效。因此是否公证可由当事人自行决定,法律没有强制性规定。
2021.01.29 90
-
夫妻婚内财产协议是否需要公证
夫妻婚内财产协议属于对夫妻双方财产的处置,法律保护夫妻双方的自由意志,只要夫妻婚内财产协议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村子啊欺诈胁迫等情形。夫妻婚内财产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即可生效,公证不是该协议生效
2022-11-07 15,340 -
夫妻婚后财产协议是否需要公证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签订的财产协议不需要公证,只要满足以下条件就具有法律效力: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022-12-10 15,340 -
夫妻财产协议是否需要公证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不必须公证,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
2022-12-26 15,340 -
民法典夫妻婚内财产协议是否需要公证
夫妻婚内财产协议属于对夫妻双方财产的处置,法律保护夫妻双方的自由意志,只要夫妻婚内财产协议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村子啊欺诈胁迫等情形。夫妻婚内财产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即可生效,公证不是该协议生效
2022-10-16 15,340
-
00:54
婚内协议需要公证吗
婚内协议不一定需要公证。但是经过公证的婚内协议会具有更高的证明效力,在发生财产纠纷的时候,当事人可以拿出经过公证的婚内协议,证明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换句话说,就算双方只是私下签订了婚内协议,只要协议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也能够发生一定的法律
768 2022.05.11 -
01:18
婚内财产协议怎么公证
婚内财产协议的公证如下:1、申请人准备婚内财产协议公证的申请材料;2、准备好材料后,双方必须共同亲自到公证处提出公证申请,填写公证的申请表格。婚前财产公证不能一个人办理也不能委托他人代理,否则将不予受理;3、公证申请被接待公证员受理后,公证
3,059 2022.05.11 -
01:53
财产共有协议需要公证吗
财产共有协议并非必须经过公证才有法律效力,我国目前并没有法律明文规定要求协议经过公证方可有效。因为协议作为一份合同,主要出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在当事人意思达成一致时,协议便成立且有效,除非违反法律相关规定。因此,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
1,45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