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申请仲裁期限,自己离职,无法主张补偿,无法主张补偿该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超过申请仲裁期限,自己离职,无法申请仲裁,无法主张补偿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无过错方能主张离婚赔偿。因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无过错方作为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
可主张补偿。女方无工作离婚,离婚时可以主张分割婚后对方获得的收入等夫妻共同财产;可以主张补偿;如生活困难还可以要求给予适当帮助。
-
自动离职可以主张经济补偿金吗
在一般情况下,劳动者自愿辞职后是没有权利向用人单位主张经济补偿金。但要是用人单位为逃避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应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补偿; 往往采取一些非法手段或者欺诈手段,迫使劳动者自行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这样的情况下劳动者自愿离职是可以要求支付经济
2020.02.04 167 -
拆迁企业无形资产能主张补偿吗
拆迁企业无形资产,可以主张赔偿。无形资产也属于企业的资产。无形资产是指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企业在拆迁过程中,对于无形资产可以主张赔偿。对于无形资产价格的预估,可以由拆迁方与企业协商;也可根据相关市场价格估算;还可以通过专业机
2022.04.13 576 -
如何主张竞业限制的补偿
如果用人单位不给竞业限制的补偿金,可以通过提起诉讼的方式主张竞业限制的补偿。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未约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
2020.05.22 347
-
自己辞职,无法主张经济补偿金,怎么办
自己辞职,无法主张经济补偿金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
2022-03-20 15,340 -
超过申请仲裁期限,无法主张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期间的仲裁时效怎么办
超过申请仲裁期限,无法主张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节申请和受理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
2022-03-18 15,340 -
超过申请仲裁期限,无法主张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时效期间怎么办
超过申请仲裁期限,无法主张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
2022-03-18 15,340 -
超过诉讼仲裁期限无法申请仲裁怎么办
超过诉讼仲裁期限无法申请仲裁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
2022-03-19 15,340
-
01:07
离婚后可否主张损害赔偿一方具有婚姻法规定的事由而导致离婚的,即使在离婚后,只要当事人没有明确表示放弃损害赔偿请求权,且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手续后一年内的,都可以提出损害赔偿。 规定如下:重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导致离
774 2022.04.17 -
01:06
合同无效能否主张违约责任合同无效之后,当事人并不能够主张违约责任。但是需要注意,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要求对方承担以下的责任: 1、如果对方已经取得了当事人的财产,当事人可以要求对方返还因此取得的财产; 2、如果没有办法返还、或者返还财产也
954 2022.05.27 -
01:02
老员工主动辞职补偿多少按照目前我国《劳动合同法》相关的规定,对于在单位工作多年的老员工,主动申请辞职的的,如果用人单位在没有违反劳动法的情况之下,用人单位是不需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的,只要员工提前30天通过书面申请的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即可。 用人单位出现以下情况之
1,284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