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哪个最新的产假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你想了解的山东省最新产假规定如下: 《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明确,符合法律和该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60日。吉林方面也在就“延长产假60天”在网上征求意见。 山东产妇产假享受158天的产假,不区分一胎还是二胎,并且工资照发,福利不变; 3、男同胞的福利来了,7天的护理假。 “二孩”政策全面开放, 山东最新修订的计生条例 已经公布实施, 主要包括四大变化: 一、新《条例》中规定,山东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子女”,同时对五种特殊条件,规定了可以在二孩基础上再生育。 1、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有子女经依法鉴定为病残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2、曾患不孕不育症,依法收养两个子女后又怀孕的; 3、再婚夫妻一方已生育两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或生育一个子女,再婚后无共同生育子女的; 4、再婚夫妻一方已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再婚后共同生育一个子女的; 5、再婚夫妻各生育一个子女,再婚后共同生育一个子女的 二、取消晚育假,符合法律和新《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不分孩次,除了国家规定的产假98天外,均增加产假60日,并给予男方护理假7天, 《山东省产假规定2017》也就是说,符合政策的女性,生育一孩二孩都能享受总数为158天的产假。增加的产假、护理假,视为出勤,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2.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3.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依法增加女职工产假60天、给予男方护理假7天。4.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的产假。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
-
山东婚假最新规定
山东婚假为3天。国家法定的婚假为3天,各地方因政策差异可能高于国家规定,但不得低于国家的规定。劳动者依法享受婚假,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2020.07.21 606 -
山东省产假规定的由来
山东省产假规定158天,增加的产假、护理假视为出勤,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对于依法生育子女的夫妻,山东省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额外增加产假六十日,一并给予男方护理假七日。
2020.01.19 133
-
山东省婚丧假最新规定
对于山东省关于婚丧假的规定,主要如下: 一、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 二、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
2022-07-18 15,340 -
山东省流产假规定流产假的最新规定是什么?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规定: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是为减少和解决女职工在劳动中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
2022-05-07 15,340 -
山东省乳山市产假新规定
产假最多休158天,其中国家规定产假为98天,符合地方规定的增加产假为60天。法律规定:《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五条:符合法律和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六十日,
2021-10-17 15,340 -
山东南平产假最新规定
产假最多可休180天,其中国家规定产假为98天,符合地方规定的可延长为158天至180天。法律规定:《福建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第41条:依法登记结婚的夫妇享受结婚假期的15日符合本条例生孩子的夫妇,
2021-10-16 15,340
-
00:53
山东省二胎产假多少天2021新规定
2021年山东省二胎产假天数新规定如下:在山东生育二胎的产假也是158天,山东省政府部门没有特别延长二胎的产假时间,生育二胎或者是生育第一个孩子时,男方能够享受到的陪产假的时间都是7天。根据相关规定,如果生育多胞胎或者遇有难产这种特殊情况,
8,004 2022.04.12 -
01:05
山东省物业收费新规定2021收费标准
2021年山东省物业收费新规定和收费标准如下:2021物业费标准分为一级每平米每月1元、二级每平米每月0.75元、三级每平米每月0.35元、四级每平米每月0.25元四个标准,每个地区的收费标准,会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物业公司必须按合同
19,478 2022.04.12 -
01:00
虚假诉讼罪的最新规定
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的规定,行为人以编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碍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到他人合法权益的,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并处或单处罚金;因虚假诉讼导致情节严重的,则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作
1,549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