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原告不出庭怎么判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离婚案件中的原告无正当理由不出庭的,法院应按撤诉进行处理。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三条,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第一百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 (一)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二)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四)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三条 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 (一)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二)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四)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诉讼代理人代为出庭。一般有以下情况,原告可以不出庭:原告不能表达意志;原告因身患重病、自然灾害等客观原因无法出庭,并提交了书面意见。 2、按自动撤诉处理。如果原告本人不出庭,法院将作为撤诉处理。而撤诉后的6个月内,原告无权就同一理由再次起诉离婚。 3、被告反诉,缺席判决。
-
离婚原告不出庭怎么办
离婚原告不出庭的办法:人民法院可以按撤诉处理。若被告据此提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但原告能提供证据证明其因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到庭,且经过法院许可等情况除外。
2020.02.26 96 -
离婚原告不出庭怎么办
在离婚案件中,如果原告不出庭的话,那么一般是按照撤诉方式进行处理。但是两次之后才可以进行撤诉,即由于离婚案件的当事人负有对小孩的抚育义务和不到庭就无法查清相关案情,因此属于可按《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必须到庭的被告,故经两次传票传唤后,拒不到庭
2022.04.13 870 -
原告不出庭代表离婚原告会判离吗
离婚诉讼开庭原告不出庭的,法院不会判决离婚,因为法律规定,起诉离婚原告不出庭,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按撤诉处理。所以在此情况下法院不会判决夫妻二人解除夫妻关系,同时原告撤诉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的,原告必须要在六个月之后才能再次起诉
2021.03.13 104
-
离婚原告不出庭会怎么判
在司法实践中,离婚案件的判断主要以夫妻关系是否破裂为衡量标准。如果被告在离婚诉讼中被法律传唤拒绝出庭,法院无法核实双方感情是否已经破裂,即使法院缺席判决,也会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尽可能维护被告出庭应诉
2021-11-27 15,340 -
起诉离婚原告不出庭怎么判
1、诉讼代理人代为出庭。一般有以下情况,原告可以不出庭:原告不能表达意志;原告因身患重病、自然灾害等客观原因无法出庭,并提交了书面意见。 2、按自动撤诉处理。如果原告本人不出庭,法院将作为撤诉处理。而
2021-12-17 15,340 -
离婚官司被告不出庭, 原告怎么判
离婚案件与其他案件不一样,开庭时或到民政局办理离婚,要夫妻双方同时到庭,任一方不能只委托律师到庭,自己不来的。被告本人不到庭,法院可以缺席判决,若原告有证据证明夫妻双方感情破裂,法院可以判决离婚,若原
2022-01-20 15,340 -
离婚官司被告不出庭,原告怎么判
离婚案件与其他案件不一样,开庭时或到民政局办理离婚,要夫妻双方同时到庭,任一方不能只委托律师到庭,自己不来的。被告本人不到庭,法院可以缺席判决,若原告有证据证明夫妻双方感情破裂,法院可以判决离婚,若原
2022-04-05 15,340
-
01:13
离婚被告不出庭会怎么判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在离婚案件中,即使有诉讼代理人,本人也应该出庭,除非不能表达意思,比如智力残疾。如果确实因为特殊情况没有办法出庭的,必须向法院出具书面的离婚意见。 如果被告下落不明,法院传票无法送达,无法通知被告参加庭
2,868 2022.04.17 -
00:57
离婚被告人不出庭怎么办
由于诉讼离婚的目的在于解除婚姻关系,具有强烈的人身属性,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即使有诉讼代理人,原被告双方也应该出庭,方便法庭了解事实,依法作出正确判决。除非当事人不能准确表达个人意思,比如智力残疾,或者有正当理由确实不能出庭并且向法院提交书面
2,706 2022.04.17 -
00:55
离婚的被告不出庭怎么办
离婚案件具有很强的人身性,目的在于解除婚姻关系,所以通常要求双方当事人必须到庭,方便法官了解真实情况,作出正确判决,除非当事人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或者确实有正当理由无法出庭,并且已向法院提交书面的离婚意见。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
2,81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