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赔偿的行政先行处理原则,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律师解答 国家赔偿的行政先行处理原则具体指的是在行政赔偿请求人向法院提起赔偿诉讼之前,应当先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由该行政机关依法进行处理。只有在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不予受理、逾期不处理或者请求人对处理结果持有异议的,赔偿请求人才可以寻求司法救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九条 赔偿义务机关有本法第三条、第四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赔偿。 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也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十条 赔偿请求人可以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中的任何一个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该赔偿义务机关应当先予赔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行政先行处理原则,是指在行政赔偿请求人向法院提起赔偿诉讼之前,应当先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由该行政机关依法进行处理。 只有当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不予受理、逾期不处理或者请求人对处理结果持有异议的,赔偿请求人才可以寻求司法救济。
国家赔偿的行政先行处理原则具体指的是在行政赔偿请求人向法院提起赔偿诉讼之前,应当先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由该行政机关依法进行处理。只有在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不予受理、逾期不处理或者请求人对处理结果持有异议的,赔偿请求人才可以寻求司法救济。
-
国家赔偿的行政先行处理原则是什么意思
国家赔偿的行政先行处理原则是什么意思 行政先行处理原则,是指在行政赔偿请求人向法院提起赔偿诉讼之前,应当先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由该行政机关依法进行处理。,只有当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不予受理、逾期不处理或者请求人对处理结果持有异议的,赔偿
2020.11.29 233 -
如何理解行政机关的先行处理原则
(1)可以使行政机关充分行使行政管理权。 (2)行政机关对该案所涉及的内容及法律规定比较熟悉,处理起来简便、迅速。 (3)实行行政机关先行处理原则,会使相当一部分的行政纠纷化解在行政机关内,减少行政案件对法院的压力。
2020.06.11 284 -
如何理解行政机关的先行处理原则?
行政机关的先行处理原则一般指复议前置原则,为当事人在此情形中必须先申请行政复议,对于复议结果不服的,才可以继续申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2020.06.18 240
-
国家赔偿的行政先行处理原则
国家赔偿的行政先行处理原则具体指的是在行政赔偿请求人向法院提起赔偿诉讼之前,应当先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由该行政机关依法进行处理。只有在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不予受理、逾期不处理或者请求人对处理结果持
2023-06-15 15,340 -
国家赔偿的行政先行处理原则,怎么规定
国家赔偿的行政先行处理原则具体指的是在行政赔偿请求人向法院提起赔偿诉讼之前,应当先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由该行政机关依法进行处理。只有在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不予受理、逾期不处理或者请求人对处理结果持
2023-11-07 15,340 -
国家赔偿的行政先行处理原则是什么意思
行政先行处理原则,是指在行政赔偿请求人向法院提起赔偿诉讼之前,应当先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由该行政机关依法进行处理。 只有当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不予受理、逾期不处理或者请求人对处理结果持有异议的,赔
2023-08-05 15,340 -
如何理解行政机关的先行处理原则
1、行政机关的先行处理原则一般指复议前置原则,为当事人在此情形中必须先申请行政复议,对于复议结果不服的,才可以继续申请行政诉讼。 2、《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
2022-10-12 15,340
-
01:04
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的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处罚的对象是: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政违法者,且具有一定的责任能力。行政处罚是触犯了行政法规规范的人,可能需要承担的,对于这些民事主体。如果是被责令需要承担相应的处罚,则需要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但是根据司法
3,260 2022.04.17 -
01:23
如何理解罪刑法定原则(1)成文的罪刑法定。①法律主义。这是指只有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才有权规定犯罪和刑罚,行政机关制定的法规等无权规定犯罪和刑罚,即罪刑法定中的“法”不包括行政法规等。②禁止习惯法。虽然习惯法体现民意,但因为不成文,缺乏明确性,违反了预测可能性原
5,086 2022.04.15 -
01:09
行政法和行政法规的区别行政法和行政法规的区别如下: 1、两者的定义不同。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两者的具体内容不同;行政法由
11,222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