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方和常年居住在国外的华侨结婚,她申请的廉租房会被收回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华侨要求国内法院处理离婚,夫妻双方应该同时回国到原婚姻登记的区、县人民法院起诉离婚。 如果一方回国或者双方因特殊情况不能回国办理的,当事人可以办理授权委托书,委托国内亲友或律师诉讼代理人代理诉讼离婚,同时必须提交由本人亲笔署名的离婚意见书。 2、如果华侨原先在我国驻外使,领馆登记结婚的,申请离婚时,双方对离婚问题都能达成协议的; 他们也可以到原来登记结婚的我国驻外使(领)馆办理离婚手续,夫妻双方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则应向夫妻一方在出国前的原来户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诉。 3、如果华侨原在外国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或者举行结婚仪式的,国内法院不受理他们离婚诉讼。
1、华侨要求国内法院处理离婚,夫妻双方应该同时回国到原婚姻登记的区、县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如果一方回国或者双方因特殊情况不能回国办理的,当事人可以办理授权委托书,委托国内亲友或律师诉讼代理人代理诉讼离婚,同时必须提交由本人亲笔署名的离婚意见书。 2、如果华侨原先在我国驻外使,领馆登记结婚的,申请离婚时,双方对离婚问题都能达成协议的,他们也可以到原来登记结婚的我国驻外使(领)馆办理离婚手续,夫妻双方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则应向夫妻一方在出国前的原来户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诉。 3、如果华侨原在外国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或者举行结婚仪式的,国内法院不受理他们离婚诉讼。
-
双方均居住在国外的华侨离婚怎么办理
1、华侨要求国内法院处理离婚,夫妻双方应该同时回国到原婚姻登记的区、县人民法院起诉离婚。 2、如果一方回国或者双方因特殊情况不能回国办理的,当事人可以办理授权委托书,委托国内亲友或律师诉讼代理人代理诉讼离婚,同时必须提交由本人亲笔署名的离婚
2020.01.14 95 -
双方均居住在国外的华侨离婚如何办理
1、华侨要求国内法院处理离婚,夫妻双方应该同时回国到原婚姻登记的区、县人民法院起诉离婚。 2、如果一方回国或者双方因特殊情况不能回国办理的,当事人可以办理授权委托书,委托国内亲友或律师诉讼代理人代理诉讼离婚,同时必须提交由本人亲笔署名的离婚
2020.10.21 144 -
双方均居住在国外的华侨怎么办理离婚
双方均居住在国外的华侨通过诉讼办理离婚,如果是在国内办理的结婚登记的,向婚姻缔结地或者一方在国内的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诉;如果是在国外结婚并定居的,可以向一方原住所地或者在国内的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诉。
2020.11.19 168
-
双方均居住在国外的华侨可以办理离婚吗?
对双方都在外国取得居留权,并常住国外的华侨的离婚诉讼,因离婚的案件涉及的情况比较复杂,我国人民法院一般不予受理。 但是有的国家往往以华侨系中国籍公民,以国籍为由,或者以原来的婚姻缔结地在中国为由,
2021-09-30 15,340 -
住廉租房买车房会被收回吗
廉租房不能买卖,说的是经济适用房,买经济适用房了后要买了车,不超过名下财产总额限制,房子不会被收回,但住廉租房买车房会被收回吗还是建议咨询房管所,具体情况如下: 1,经济适用房是国家政府将国家的房屋以
2022-08-10 15,340 -
双方均居住在外国的华侨,该怎样办理离婚
对双方都在外国取得居留权,并常住国外的华侨的离婚诉讼,因离婚的案件涉及的情况比较复杂,我国人民法院一般不予受理。 但是有的国家往往以华侨系中国籍公民,以国籍为由,或者以原来的婚姻缔结地在中国为由,
2021-10-13 15,340 -
廉租房会被收回吗?
关于廉租房会被收回吗,具体已领取租赁住房补贴或者配租廉租住房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当按年度向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如实申报家庭人口、收入及住房等变动情况。
2022-07-22 15,340
-
01:01
华侨结婚的证件和证明材料华侨结婚的证件和证明材料,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1、华侨本人的有效护照,这是最重要的身份证明文件,不可或缺;2、居住国公证机构或者有权机关出具的、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的本人无配偶的证明。同时还需要提供,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
1,103 2022.04.17 -
01:18
什么条件可以申请公租房和廉租房公租房和廉租房是政府面对低收入群众的一项福利性住房政策,申请廉租房的条件如下: 1、户口需要在申请地,即申请人具有5年以上当地城市常住户口; 2、申请人必须向民政部门提交低收入家庭认证申请,必须是是当地民政部门认定的低收入家庭或最低收入家庭
4,615 2022.04.17 -
01:11
公租房和廉租房的区别是什么公租房和廉租房的区别主要分为以下两点,具体如下: 1、公租房一般由政府出资建好,然后再低价租给租户,公租房所有权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和实物分配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的住
1,481 202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