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被告人下落不明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人突然下落不明,致使该案无法审理。但是,被告人如果下落不明,,法院不可以缺席判决。 根据我国现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的解释》第188条的规定,对于自诉案件,人民法院经审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起诉,或者裁定驳回起诉: (一)不符合本解释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的条件的; (二)证据不充分的; (三)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四)被告人死亡的; (五)被告人下落不明的; (六)除因证据不足而撤诉的以外,自诉人撤诉后,就同一事实又告诉的; (七)经人民法院调解结案后,自诉人反悔,就同一事实再行告诉的。在案件中,如果韩某涉嫌诽谤罪,本罪作为自诉案件,你可以将其起诉至区法院,如果符合立案的法定条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但是在审理过程中,韩某突然下落不明,区法院说服你撤诉,你拒不撤诉,在这种情况下,法院有权对此作出裁定驳回起诉。
《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一十一条自诉案件审查后的处理 人民法院对于自诉案件进行审查后,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犯罪事实清楚,有足够证据的案件,应当开庭审判; (二)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法庭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对证据有疑问,需要调查核实的,适用本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涉外离婚诉讼被告下落不明的,想提起离婚的一方可以在国内提起离婚诉讼,被告下落不明的,也可以采用公告送达的方式送达审判程序等通知。根据相关规定可知,在国内的当事人向不在我国领域内的当事人提出离婚诉讼,且在国外的当事人下落不明或法院无法向其送达诉讼文书时,可以公告送达。涉外离婚案件中就算被告不回国,也可以向国内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涉外离婚诉讼,被告下落不明的离婚方式为:向法院提交起诉状离婚。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由于对方下落不明,所以此时应向原告所在地法院起诉。
-
-
自诉案件被告人下落不明怎么办
自诉案件中被告人下落不明的,法院是不可以按照缺席判决的。对于自诉案件,人民法院经过审查证据不充分的,或者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以及被告人死亡的,应该要说服自诉人撤回起诉,或者裁定驳回起诉。如果经过人民法院调解结案后,自诉人反悔,就同一事实
2022.04.12 1,447 -
-
离婚诉讼被告下落不明怎么办
离婚被告下落不明无法到庭,人民法院判决准予离婚的,人民法院会用公告送达的判决文书,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即公告期满,双方解除婚姻关系。
2021-08-15 15,340 -
民事诉讼被告下落不明怎么办
被告下落不明的可以公告送达,缺席判决。公告送达是指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人民法院通过公告将诉讼文书有关内容告知受送达人的一种特殊的送达方式。公告送达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
2022-01-27 15,340 -
民事诉讼被告下落不明原告怎么办
一般是这样的:在起诉时被告下落不明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原告能够提供准确的被告住址,但被告因外出下落不明,导致无法直接送达法律文书的,此种情况一般适用公告送达。另一种情况是原告提供的被告住址不真实、不准确
2022-03-13 15,340 -
涉外离婚诉讼被告被告下落不明怎么办
1、根据《》第二十三条规定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以及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2、第32条规定,一方被宣告失踪,
2022-08-25 15,340
-
01:18
诉讼离婚被告不出庭要怎样办一般案件中,如果被告不出庭,人民法院可以适用缺席判决,即被告不到庭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仅审查原告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的事实,视为被告方放弃质证、抗辩的权利。人民法院支持原告诉讼请求的概率极大。但离婚案件中,如果被告不到庭,人民法院不能适用缺席判决
881 2022.04.17 -
00:57
离婚被告人不出庭怎么办由于诉讼离婚的目的在于解除婚姻关系,具有强烈的人身属性,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即使有诉讼代理人,原被告双方也应该出庭,方便法庭了解事实,依法作出正确判决。除非当事人不能准确表达个人意思,比如智力残疾,或者有正当理由确实不能出庭并且向法院提交书面
2,850 2022.04.17 -
00:53
债务起诉找不到被告怎么办如果债权人已经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但联系不到被告,民事诉讼不受影响。因为在民事诉讼立案后,如果债务人依据不出庭,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其进行缺席审判。因此,债权人可以等到民事判决生效后,向法院提供债务人的
2,262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