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仲裁需要些什么证据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对于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在维权前应该注意要收集的证据主要有: 1、能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 2、能证明在单位上班的证据。 二、这些证据主要有劳动合同、单位的工作证、上岗证、考勤记录、工友的证明、以前单位支付工资的工资单或银行交易记录、与老板的电话录音等。 三、如果能设法由单位直接出具结欠工资的证明或欠条,则最好,到时可以直接凭单位的证明或欠条直接向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八条 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对于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在维权前应该注意要收集的证据主要有: 1、能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 2、能证明在单位上班的证据。 这些证据主要有劳动合同、单位的工作证、上岗证、考勤记录、工友的证明、以前单位支付工资的工资单或银行交易记录、与老板的电话录音等。 如果能设法由单位直接出具结欠工资的证明或欠条,则最好,到时可以直接凭单位的证明或欠条直接向法院起诉。
公司不给开工资仲裁需要的证据主要是: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
劳动仲裁需要什么证据?
在确认劳动关系争议中,用人单位负以下举证责任: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
2020.02.02 242 -
劳动仲裁需要什么证据
提起劳动仲裁,当事人首先应该提交劳动合同和工资记录证明存在劳务关系。如果没有劳动合同,则需要提供能够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只要能够证明存在劳动关系,且争议是由于劳动关系而引发的,都可以提起劳动仲裁。具体提交什么证据应该根据争议的不同而改变
2022.04.12 1,877
-
工资仲裁需要收集什么证据
一、对于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在维权前应该注意要收集的证据主要有: 1、能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 2、能证明在单位上班的证据。 二、这些证据主要有劳动合同、单位的工作证、上岗证、考勤记录、工友的证
2022-05-21 15,340 -
劳动仲裁要工资需要什么证据
不知道是否有追讨的证据。若无,如在劳动关系终止后提起劳动仲裁申请主张加班费权益的,同样可以追索在职期间的所有加班工资,但是应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而同样由用人单位承担两年之内的工资支付举证责
2022-03-20 15,340 -
工资仲裁需要准备哪些证据
对于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在维权前应注意收集的证据主要包括:1。能够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2、能够证明在单位工作的证据。这些证据主要包括劳动合同、单位工作证明、工作证明、考勤记录、工人证明、以前单位支
2022-01-06 15,340 -
工伤仲裁需要什么证据
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工伤保险待遇发生争议,申请劳动争议仲裁,需要提交的证据材料,一般有下列材料即可:一、人社局《工伤认定决定书》;二、构成伤残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三、工资条;四、
2022-02-13 15,340
-
01:08
劳动仲裁需要什么证据
劳动仲裁需要准备以下证据:1、仲裁申请书;2、申请人的身份证复印件;3、被申请人用人单位的企业信息;4、能够证明与被申请人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例如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社保缴纳记录、打卡记录等等。仲裁是向的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7,593 2022.05.11 -
01:00
劳动仲裁撤诉需要带什么资料
劳动仲裁撤诉需要带的资料,一般只有撤诉申请书。撤诉是原告行使诉讼权利的体现,应当由原告决定是否提出申请。起诉是原告的诉讼行为,撤诉也应该是原告的诉讼行为。被告除提起反诉外,不得为撤诉行为。原告是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的,可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申请撤
2,414 2022.05.11 -
00:57
挪用资金需要什么证据
挪用资金罪需要的证据就是账册以及相关的转账记录。在实际的挪用资金案件中,通常最重要的证据就是账务证明,一般账册记录着所挪用资金的出入、流向,也可以直接指明单位的多少资金,何时经过何人从公司的账户中被转到何处以及他人的何人账户中。 根据《中华
1,59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