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底之前,如何避免企业故意拖欠员工工资的问题?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是最简单的方法,他们会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2、还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根据该法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依法发出支付令。 3、最有效的方法是直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通过劳动仲裁下达的裁决书,可以向单位索赔。如果单位拒不赔偿,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4、如果劳动仲裁不予受理或裁决不公,可以在15天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通过法院判决执行。 5、在要求工资的同时,还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要求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你加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有关年底工资工资拖欠的事,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如果是以拖欠工资提出的解除劳动关系,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优点:除了工资外,还可以主张经济补偿、双倍工资等,并且一般都可以最终解决;缺点:申请劳动仲裁就是打劳动官司,程序稍多,需要专业人士指导。
-
-
如何维权注册企业员工工资被拖欠
企业员工的工资被拖欠,有下列维权方法:员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行政部门投诉;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企业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与企业协商。
2020.02.23 179 -
如何避免建筑企业债权债务问题?
造成建筑企业债权债务问题的原因源于外部环境影响和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不力等多方面。有效处理债权债务问题,大幅度提高应收账款的绩效水平,从企业内部来讲,主要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树立起全员负责的观念。观念决定结果,从管理者到业务人员必须形成
2024.06.29 24
-
如何在过年期间避免不发工资的问题
劳动者如果遭遇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有三种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首先,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投诉。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方式简单,但缺点是各地执法力度可能不是很大。其次,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
2024-11-20 15,340 -
拖欠工资纠纷如何避免?
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2022-12-15 15,340 -
日资企业的员工如何应对企业工资低的问题!
只要不低于最低工工资标准,否则的话你有选择权,比如辞职
2022-11-01 15,340 -
企业频繁拖欠员工工资问题解决策略
1、向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投诉是最简单的方法,他们会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2、还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2024-11-08 15,340
-
01:04
故意拖欠工资如何处理根据我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不给,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解决: 1、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劳动者向用人单位反映,并进行协商解决。 2、劳动者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公司没有按时支付员工工资的,员工可以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公司
1,241 2023.02.18 -
01:14
拖欠农民工工资如何解决首先,逾期不支付劳动报酬属于违法行为。如果遇到老板拖欠工资的情况,建议员工先找老板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到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行政部门有义务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报酬的,应当按应
2,012 2022.04.17 -
01:01
破产企业的员工工资怎么办公司破产后,企业员工的工资应当优先清偿。在公司对共益债务以及破产债务清偿完毕后,就进入到公司员工工资的清偿程序,具体项目包括企业员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除此之外,还有法律、行政法规所规定的企业员工补偿金等。 其中,对企业员工的
3,77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