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的土地使用年限是多少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如果是出让,属于综合类,50年。如果是划拨用地,无期限,永久使用。各地的具体规定不一样,依国家政策层面来说,这种情况属于:集体建设用地、划拨,年限取决于你与村上的租赁合同。当然,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要获得国土部门的批准。1、如果在自己地上、规模较小,作为产业结构调整,获得农业部门的认可(有文字批准),到国土部门提供书面土地复垦承诺书,并缴纳每亩2万元的保证金,不允许建永久建筑物。不能办理正式土地使用证,只做临时用地。今后停止养殖时,由本人恢复土地原状,到国土部门退还保证金。2、如果规模较大(如达到几百亩),获得农业部门的认可并有立项文件,可以有土地的7%的面积作为配套设施的建设用地,也就是说可以占用7%建房,办理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证,划拨性质,无期限。类似村集体企业性质。3、如果想进行商业开发,从国土部门专业角度说的“买”是这样的:将集体土地征收为国有土地、同时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进入政府土地的交易中心——→公开向社会竞价,这样获得的土地属于国有、出让地,可以上市自由交易,最高年限50年。个人或以个人名义不能直接征收,只能到政府土地交易中心竞买。4、集体土地禁止买卖,只有征收为国有以后,才可以上市自由交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与转让暂行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商业用地是指规划部门根据城市规划所规定该宗地块的用地性质是用于建设商业用房屋,出让后用地的使用年限为40年。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土地的使用年限是多少年,要根据不同土地性质来确定:居住用地七十年;工业用地五十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四十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土地使用年限: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年限为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仓储用地50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
土地使用证的使用年限是多少年?
土地使用证的年限,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确定: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年限为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仓储用地50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2020.01.27 211 -
土地的使用年限是多少
土地的使用年限是40年至70年。娱乐用地统一执行的土地使用年限为40年,工业用地、公益事业性、其他用地统一执行的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住宅用地统一执行的土地使用年限为70年。
2020.11.16 167 -
商用土地使用年限是多少年
商业用地土地使用权最高年限为40年。产权从开发商取得土地的使用权之日起开始计算,也就是从开发商和政府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那天开始算。土地使用年限到期后将要缴纳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金来延续使用年限。
2020.07.16 251
-
养殖场土地使用税多少,养殖场土地使用税多少
1、农村养殖场不需要缴纳土地使用税,该国规定免除,不仅是养殖场,农村耕地也不需要缴纳土地使用税,但城市不同,必须缴纳很多地方。2、在城市,以城市、县、建设镇和工矿区范围内的土地为征税对象,以实际占有的
2021-10-25 15,340 -
土地使用证年限是多少年的房屋土地使用年限
房子土地使用年限的相关规定如下: 1、居住用地七十年。 2、工业用地五十年。 3、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 4、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四十年。 5、综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房子产权到期
2022-06-02 15,340 -
土地的使用年限是多少年
法律规定,如果土地是用于居住的话,他的使用年限是70年;如果是用于工业、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话,他的使用期限是50年,两种都是从得到土地使用权的那日就开始计算期限了,其中可以享受土地的占有权、使用权、收
2022-05-20 15,340 -
土地的使用年限是多少年?
土地使用年限是对合法取得的土地所享有的使用年限。住宅的土地使用年限为70年,自取得该地的土地使用权之时算起。土地使用权包括对土地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有限处分的权利。住宅为70年,自取得该地的土地
2021-04-07 15,340
-
01:13
商住用地使用年限多少年
商住用地使用年限是50年。住宅用地全国统一执行的土地使用年限为70年,商住用地全国统一执行的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届满后可以根据当时的地价水平补缴土地出让金,再次申请土地使用权。《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最
2,124 2022.05.11 -
00:56
私人宅基地的土地使用年限
我国私人宅基地,主要是基于农村集体组织的成员权所分配得来。一般每户一份宅基地,此宅基地没有使用年限。宅基地是我国广大农民最根本的居住保障,因此宅基地使用权人不能将宅基地使用权进行转让,否则将无法保证农民的基本保障,极易造成社会流民问题。其次
1,860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