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的法律依据最新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最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五十七条修改为: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二百万元;(二)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三)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申请行政许可;经许可的,依法办理相应的公司登记。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劳务派遣业务。二、将第六十三条修改为:“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和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载明或者约定的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前款规定。”三、将第六十六条修改为:“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是一种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辅助或替代工作岗位上实施。前款规定的临时工作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工作是指为主要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要业务岗位;替代工作是指劳动者因工作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限。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的数量,不得超过劳动总量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规定。第九十二条修改为: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无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劳务派遣单位、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的,由劳务派遣行政部门责令劳务派遣行政部门自2013年起吊销劳务派遣业务派遣行政部门的,并处以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已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生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人经济组织、私营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应当依法订立、履行、变更、终止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履行、履行、终止、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第三条建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诚实、信用的原则。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计划和意见,并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合适的,有权通过协商向用人单位提出修改和改进。用人单位应当公布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的决定,或者通知劳动者。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企业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的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第六条工会应当依法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如实了解劳动合同的基本情况,并说明劳动合同的基本情况。第九条用人单位招聘劳动者,不得扣留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等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产。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劳动之日起一个月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劳动之日起建立劳动关系。第十一条用人单位未同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第十二条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合同。第十三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没有约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以签订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或者签订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1)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十年;(2)用人单位第一次实施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重组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十年,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3)连续签订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续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人之日起一年内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第十五条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完成一定工作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可以签订一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第十六条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下列条款:(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劳动者的姓名、地址、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号码;(3)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工作时间和休息假;(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保护;(9)法律、法规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除前款规定的必要条款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就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福利等事项达成一致。第十八条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不明确,引起争议的,用人单位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的劳动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七条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二百万元。第六十三条 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第六十六条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决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
1.解除劳动关系法律依据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关系;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后可以解除劳动关系,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劳动者存在过失性辞退情形,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
2020.03.18 239 -
放弃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
我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都规定用人单位要与劳动者签订合同,但并没有对职工放弃签订劳动合同作出了规定,签订劳动合同是保护劳动者,建议劳动者要签订。签订劳动合同工是用人单位的责任,但在实践中有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并不想签订劳动
2020.09.19 263 -
最新《公司法》怎么规定股东人数的最新法律依据
新公司法规定股东人数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由五十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并应当置备股东名册;有限责任公司由五十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设立股份有限公司,还应当有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为发起人,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2020.09.22 222
-
劳动合同法的法律依据?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
2021-03-17 15,340 -
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
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2022-08-17 15,340 -
劳动合同法规定辞退补偿法律依据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
2022-04-05 15,340 -
最新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规定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许许多多保护劳动者权益和义务的内容,那么最新劳动法合同法是什么呢?若对这类问题有着类似或相同的疑问,相信在仔细看完下面的文章后,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裨益。接下来就是由ask.com小
2021-03-19 15,340
-
01:00
电子合同的法律依据是电子合同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电子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通过电子信息网络以电子的形式,达成的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性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电子合同的标的可以为交付商品,也可以为提供服务。电子合同当事人对交付商品或者提供
1,859 2022.04.17 -
01:07
续签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定是什么根据《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续签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定有: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劳动者同意续签或者提出续签劳动合同的,除了劳动者提出签订固定期限合同之外,用人单位应该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达十年及以上
5,82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