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婚姻损害赔偿的主体是谁提起的时间是多久,什么时候提出比较好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婚姻损害赔偿的主体为离婚诉讼当事人中的无过错方的配偶,提起婚姻损害赔偿人是离婚诉讼中的无过错方。如果无过错方是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可由其父母或其共同生活的、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兄弟姐妹和成年子女代为提出。 婚姻损害赔偿包括身体伤害和精神损害赔偿。 婚姻损害赔偿必须在依法判决离婚的前提下提出,只提出婚姻赔偿,不提出离婚诉讼或被判决不准离婚的,不能提出婚姻损害赔偿。 婚姻损害赔偿提起的具体时间是: 一、无过错方作为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婚姻损害赔偿请求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 二、无过错方作为被告,如果不同意离婚也不提起请求精神赔偿请求,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就婚姻损害赔偿单独提起诉讼; 三、无过错方作为被告,一审时被告未提出婚姻损害赔偿请求,二审提出的,人民法院可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应告诉当事人在离婚后一年内可对婚姻损害赔偿另行提起诉讼。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根据法律规定,提起损害赔偿的主体主要是法定离婚请求赔偿行为中的无过错方。法律规定的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的情形有:一方有重婚行为;一方与他人同居行为;一方实施家庭暴力行为;一方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有其他重大过错行为等。
提起损害赔偿的主体为离婚诉讼当事人中的无过错方。 如果无过错方是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可由其父母或与其共同生活的、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兄弟姐妹或成年子女代为提出。
-
离婚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是多久
离婚损害赔偿诉讼时效为3年。夫妻一方有重婚、实施家庭暴力等过错的,无过错方可以要求损害赔偿,诉讼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021.04.16 139 -
什么时候可以提起离婚损害赔偿
可以提取离婚损害赔偿的情形:一方有重婚行为;一方与他人同居行为;一方实施家庭暴力行为;一方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有其他重大过错行为等。“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2021.03.13 143 -
离婚损害赔偿什么时候提出
离婚损害赔偿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如果是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诉讼案件,如果被告不同意离婚也不基于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可以就此单独提起诉讼。
2021.02.22 126
-
提起婚姻损害赔偿的主体是谁, 提起婚姻损害赔偿的时间是怎么规定的
婚姻的主体为离婚诉讼当事人中的无过错方的配偶,提起婚姻损害赔偿人是离婚诉讼中的无过错方。如果无过错方是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可由其父母或其共同生活的、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兄弟姐妹和成年子女代
2022-02-15 15,340 -
提出婚姻损害赔偿的主体是谁, 提出婚姻损害赔偿的时间是怎么规定的
婚姻损害赔偿的主体为离婚诉讼当事人中的无过错方的配偶,提起婚姻损害赔偿人是离婚诉讼中的无过错方。如果无过错方是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可由其父母或其共同生活的、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兄弟姐妹和成
2022-04-01 15,340 -
丈夫出轨提起离婚损害赔偿的时间是多久
起诉离婚: (1)无过错方作为离婚诉讼的原告时,须在离婚诉讼中提出; (2)如果被告不同意离婚亦未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就此单独提起诉讼; (3)一审时被告未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二审期间
2022-03-29 15,340 -
损害赔偿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1、无过错方作为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婚姻损害赔偿请求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 2、无过错方作为被告,如果不同意离婚也不提起请求精神赔偿请求,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就婚姻损害赔偿单独提起诉讼; 3、无过错方
2021-07-07 15,340
-
01:05
租赁合同起止时间是什么时候
租赁合同的起止时间,一般按照双方事先约定或者事后补充的约定来确定。对于租赁合同的起算时间,没有事先约定的话,一般按照双方实际履行的时间来确定。具体来说,就包括了合同的签订日期,房屋的交付日期,以及承租人正常的使用日期。如果双方没有约定的话,
1,490 2022.05.13 -
01:05
单方提出离婚赔偿多少
单方面提出离婚,法院并不一定会支持离婚赔偿。原告首先要确定自己是否具有提出离婚损害赔偿的资格。离婚损害赔偿只适用于以下情况: 1、对方存在法定的过错行为,比如说与他人同居,甚至是重婚。或者对方对家庭成员实施了虐待、遗弃,或者是家庭暴力的严重
412 2022.04.17 -
00:57
提起诉讼后多久立案
起诉到立案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是要根据法律对此的相关规定,以及实际情况来定。在起诉后,案件符合起诉条件的,会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如果是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因此根据相关司法
3,345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