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款结算纠纷应该怎么解决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工程价款结算应该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办理。合同未作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应该依照相关规定与文件协商处理。 当事人对合同造价有争议无法协商解决的,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 第十一条工程价款结算应按合同约定办理,合同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发、承包双方应依照下列规定与文件协商处理: (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有关部门发布的工程造价计价标准、计价办法等有关规定; (三)建设项目的合同、补充协议、变更签证和现场签证,以及经发、承包人认可的其他有效文件; (四)其他可依据的材料。 第二十条当事人对工程造价发生合同纠纷时,可通过下列办法解决: (一)双方协商确定; (二)按合同条款约定的办法提请调解; (三)向有关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解决工程欠款纠纷的方式如下: 1、明确约定工程款的支付期限和逾期利息。 2、及时主张权利。 3、解除合同。 4、理性运用《合同法》286条。 5、运用政府、舆论和民工力量。 6、利用多种途径收回欠款。 7、聘请法律顾问。
工程款纠纷当事人可以先行协商,催告在合理期限内支付价款;协商不成的可以收集相关证据请求人民法院将该工程依法拍卖,就该工程拍卖价款受偿;或者承包人与发包人协议将该工程折价,就该工程折价款受偿。
-
如何解决工程款结算纠纷
因工程款结算发生纠纷的,可以这样解决: 1、协商,当事人可以与对方进行协商解决; 2、调解,可以寻找相关组织进行调解,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工程款结算纠纷; 3、仲裁,存在仲裁协议的,可以去仲裁机构进行仲裁,由仲裁机构对纠纷作出裁决; 4、起诉
2022.04.16 807 -
工程款结算纠纷应该怎么处理
工程款结算纠纷处理方式如下:双方可以先冷静下来,进行协商;协商不一致的话,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工程价款结算应按合同约定办理,合同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发、承包双方可以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协商处理。
2020.10.25 99 -
建筑工程欠款纠纷应该怎么解决
建筑工程欠款纠纷应该这样解决: 一、双方协商解决; 二、是通过民间调解组织解决; 三、通过诉讼解决,但诉讼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将发包人、非法分包人、转包人、附属人列为被告或第三人,并在一起案件中处理; 2、区分质量或工期延误的原因,依法
2022.04.15 290
-
工程款结算纠纷应该如何解决?
工程价款结算应该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办理。合同未作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应该依照相关规定与文件协商处理。 当事人对合同造价有争议无法协商解决的,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
2022-08-15 15,340 -
工程款结算纠纷怎么解决
工程价款结算应该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办理。合同未作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应该依照相关规定与文件协商处理。 当事人对合同造价有争议无法协商解决的,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
2022-08-14 15,340 -
工程款结算纠纷要怎样解决?
工程价款结算应该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办理。合同未作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应该依照相关规定与文件协商处理。 当事人对合同造价有争议无法协商解决的,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
2022-08-14 15,340 -
没签合同工程结算纠纷应该怎么解决呢?
如果没签合同工程结算纠纷的解决办法是:1、想办法收集相关证据,然后到法院起诉,只要符合起诉条件法院就可以受理。 2、《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
2022-08-03 15,340
-
01:08
工程款纠纷怎么解决
工程款纠纷解决方式如下: 1、和对方进行协商。协商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还可以委托律师代为协商; 2、在协商不成的时候就要收集证据,保全证据; 3、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提出诉讼; 4、如果债务是有保证人的,那么就可以向
727 2023.01.04 -
01:18
建筑工程欠款纠纷如何解决
建筑工程欠款纠纷的解决:拖欠工程款应找劳动或司法部门,如公安局、人民法院等。在项目法人出资方出资到位的情况下,施工企业只应将项目法人作为被告。法律规定,施工单位拖欠工人或其他劳动者工资的,受害人可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623 2022.05.13 -
01:09
工资纠纷怎么解决
发生工资纠纷时,可以通过以下这些途径来解决: 1、员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监察大队就会打电话给单位,单位很有可能立马给员工支付工资。当然,各地的执法力度强度不同,有可能还是得不到解决。 2、员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4,68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