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收入3000赡养费每个月要赔多少钱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赡养费的计算。首先计算子女家庭的人均月收入,子女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视为该子女无力向父母提供赡养费。子女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超出部分,二个子女以内的按50%计算赡养费;三个子女以上的按40%计算赡养费。应付的赡养费除以被赡养人数得出付给每个被赡养人的赡养费。 2、赡养费的给付。实际给付额高于上述计算标准的,按实际给付额计算;实际给付额低于上述计算标准的,按上述计算标准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父母的抚养义务和子女的赡养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经济上供养有扶养能力的成年子女在父母无经济收入、或者经济收入不足以维持当地最低生活需要时,要为老年人提供必需的赡养费用。如果子女和父母共同居住,子女应当为父母提供必要的衣、食、住、行方面的必要条件;对于不能或不愿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子女,子女应当为父母提供必要的赡养费用。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2021年1月1日施行的关于婚姻家庭编的司法解释规定,明确指出子女的抚养费,根据子女的实际需求、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来确定。如果父母有固定收入,抚养费按照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的比例给付。如果父母双方没有固定收入的话,抚养费按照当年的总收入或者是同行业平均收入来给付。
-
赡养费每个月多少
赡养费的计算是子女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超出部分,二个子女以内的按50%计算赡养费。三个子女以上的按40%计算赡养费。应付的赡养费除以被赡养人数得出付给每个被赡养人的赡养费。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2021.07.23 80 -
月收入3000抚养费多少
月收入 3000,抚养费在600-900元,如果是两个以上的子女抚养费,最高不超过1500元,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适当提高或者降低。根据司法解释,子女的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等。
2020.08.26 544 -
月收入3000抚养费多少
2021年1月1日施行的关于婚姻家庭编的司法解释规定,明确指出子女的抚养费,根据子女的实际需求、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来确定。如果父母有固定收入,抚养费按照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的比例给付。如果父母双方没有固定收入
2022.04.12 2,219
-
收入3000抚养费每个月要发多少钱
1.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给付; 2.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可以按月或定期给付,也可按季度或年度给付。 3、如果协商一致,一方可以承担全部抚养费的,如果一方抚养能力明显不能保障子女所需费用,影响子女健康成长
2023-07-30 15,340 -
月收入3000就这一个月赡养费要付多少钱
1、赡养费的计算。首先计算子女家庭的人均月收入,子女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视为该子女无力向父母提供赡养费。子女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超出部分,二个子女以内的按50%计算赡养费;
2023-08-13 15,340 -
赡养费月收入3000元一个月要交多少
没有具体的规定,按照当地的生活水平进行给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构成上述关系的赡养义务人,应
2023-08-12 15,340 -
月收入3千赡养费每月多少钱
没有具体的规定,按照当地的生活水平进行给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构成上述关系的赡养义务人,应
2023-07-30 15,340
-
01:38
抚养费教育费每月多少钱我们通常所说的抚养费,是指夫妻双方离婚时,未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给予子女的抚养费。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的规定,抚养费一般是按照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月总收入的20%至30%确定。除此之外,法院
563 2020.12.30 -
00:49
每个月交3000养老保险退休拿多少每个月交3000养老保险的,退休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拿多少。当事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后,在退休时,当事人累计缴费时间满十五年的,应当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应当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
20,205 2022.04.17 -
01:04
失业金每个月多少钱失业金每个月数额的标准法律并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但是不得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因此各省级政府可以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自行确定各省的具体标准,每个地方有不同的标准,但是差别也不大。具
1,720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