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解除证明一定要有效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一定要有。 入职时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必须是原件,无公章、复印件都是无效的。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一般情况下都是单位出具,然后去当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劳动关系科盖章办理解除。开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一定要有。 入职时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必须是原件,无公章、复印件都是无效的。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一般情况下都是单位出具,然后去当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劳动关系科盖章办理解除。开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
补签的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有效需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且不存在一下条件: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是否一定要有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一定要有。 入职时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必须是原件,无公章、复印件都是无效的。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一般情况下都是单位出具,然后去当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劳动关系科盖章办理解除。开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
2020.10.28 122 -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有规定吗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
2020.01.12 141 -
解除劳动合同需要证明吗
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是有规定的,即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而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
2020.10.27 205
-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有效吗?
1、自己写的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有效,而且最好是签收,签名不一定要证明其接受公司解除劳动合同这一行为,关键是证明其已知晓公司对其作出了这一行为,已经不能再来公司上班。 2、可以采取邮寄送达或者张贴(拍照留
2022-08-20 15,340 -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是否一定要有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一定要有。 入职时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必须是原件,无公章、复印件都是无效的。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一般情况下都是单位出具,然后去当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劳动关系科盖章办理解除。开具解除劳动合
2023-07-15 15,340 -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有效吗
单位解除合同必须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其他没有必须出具的。如果协商解除合同需要支付补偿金的,单位会另出补偿协议或者直接在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中写明补偿数额《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
2022-02-10 15,340 -
没有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有效吗?
还要看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如果没有正当理由,则属于违法解除。所谓正当理由,就是以下几种情形:《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
2022-10-10 15,340
-
01:32
离职证明和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区别
离职证明和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区别有以下五点,分别是: 1、作用不同,离职证明一般是原用人单位开具给劳动者提交给新用人单位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是用人单位发给劳动者的; 2、出具的主体不同,离职证明是劳动者自己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通知,是
30,214 2022.11.26 -
01:17
非法解除劳动合同认定
非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认定标准为: 1、女职工处于怀孕期、产期、哺乳期时,用人单位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 2、劳动者在本单位患上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时,用人单位强行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3、职工在本单位连续工作
3,941 2022.04.15 -
01:16
协商不一致能否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协商不一致的情况下能否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分类讨论。在符合《劳动合同法》允许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时,用人单位可以不用与劳动者协商一致;但如果用人单位在不符合单方面解除的情形时解除合同,则属于违法行为,应当负法律责
5,06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