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缓刑条件是什么,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可以适用缓刑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2)适用的对象应是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犯罪分子。因为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第72:(1)犯罪分子不构成累犯;(3)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缓刑的适用条件包括三大方面,过失犯罪不能构成累犯、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有可能适用缓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74条的规定。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是适用缓刑,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步骤方法交通肇事罪能否适用缓刑。其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能够同时满足上述三大条件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而发生重大事故,交通肇事罪的犯罪分子不是累犯,关键在于看其具体的定罪量刑与犯罪情节是否能够满足缓刑的适用条件。首先,交通肇事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致人重伤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不能判缓刑。因为宣告缓刑的条件是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前述行为人应当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可以选择缓刑吗
按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虽然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但只要符合缓刑条件的,可以判处缓刑。缓刑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是对刑罚的暂缓执行,其执行形式为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
2020.04.06 122 -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 ,可能判缓刑吗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一般不能判缓刑。交通肇事逃逸是指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心态,因而不具有悔罪心理,客观上逃跑;即使其人身不受事故处理机关控制、脱离控制,不愿意承担刑事责任或不愿意对被害方予以赔偿,客观
2020.03.27 223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能判缓刑吗
1.满足条件可以判缓刑。 2.交通肇事之后涉及到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可以申请到缓, 3.法律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
2020.11.21 367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缓刑适用条件是什么,交通肇事罪能否判缓刑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
2022-03-08 15,340 -
交通肇事罪判处缓刑的条件是什么,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可以缓刑吗
符合如下情形,参考判处缓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五节缓刑 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
2022-03-18 15,340 -
交通肇事适用缓刑的条件有哪些,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否能判缓刑
一、交通肇事适用缓刑的条件 (一)交通肇事案件的被告人主观上出于过失,但过失程度不同,罪过轻重有别,应对罪过轻、较轻的人适用缓刑,罪过重、较重的不宜适用缓刑。出于过失肇事过失由小到大分为这样几类: 1
2022-02-22 15,340 -
交通肇事罪判缓刑的条件是什么,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能否被判缓刑
第七十二条【缓刑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
2022-01-19 15,340
-
00:53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怎么判刑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判刑如下: 1、犯交通肇事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
1,585 2023.02.18 -
01:54
交通肇事逃逸致死怎么处罚交通肇事逃逸致死,应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规定有以下两点: 1、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2、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有肇事逃逸
6,685 2022.06.30 -
01:26
交通肇事罪如何争取缓刑交通肇事罪缓刑条件如下:交通肇事案件的被告人主观上存在过失,但过错程度不同,犯罪严重程度不同。有轻罪或者轻罪的,应当适用缓刑,犯罪过重或者过重的,不应当缓刑。情节严重造成事故的,应当给予实际处罚,判处实刑,不宜适用缓刑。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
1,03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