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五险一金怎么扣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五险一金新政策如下:养老保险,基数是三千零八十二,个人缴费的比例是百分之八,企业缴纳比例一般是百分之二十;对于医疗保险,基数是三千四百八十一,个人缴费比例是百分之二,企业是百分之七;对于失业保险,基数是三千四百八十一,个人是百分之零点三,企业是百分之零点七。
五险一金由参保单位确定缴费基数。 养老缴费基数:1.单位缴费:自2019年5月1日起,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包括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高于16%的,可降至16%;目前低于16%的,要研究提出过渡办法。2.个人缴费:职工个人按照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记入个人账户。 (1)缴费工资基数:一般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本人上月)月平均工资计算。新职工第一年以起薪当月工资作为缴费基数。 (2)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本人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职工月工资30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基数,超过部分不计入缴费工资基数,也不计入计发养老金的基数。 医疗缴费基数:1.单位缴费: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2.个人缴费部分:本人工资收入的2% 工伤保险费缴费基数: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用人单位缴费费率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使用工伤保险基金、工伤发生率和所属行业费率档次等情况确定 失业保险缴费基数:单位缴费:工资总额的2%,个人缴费部分:职工本人工资的1%。为减轻企业负担,促进扩大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数次发文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将用人单位和职工失业保险缴费比例总和从3%阶段性降至1%,个人费率不得超过单位费率。实施失业保险总费率1%的省份,延长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的期限至2020年4月30 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根据规定,单位及个人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各为5%~20%,具体缴存比例由单位和个人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每个单位只能选定一个缴存比例,个人缴存比例应当等于或高于单位缴存比例。缴存比例取1%的整数倍。
-
五险一金怎么扣?
五险一金由参保单位确定缴费基数。 养老缴费基数:1.单位缴费:自2019年5月1日起,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包括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高于16%的,可降至
2020.11.02 550 -
-
-
2022年五险一金如何扣
跟正式员工一样扣。 1、五险是国家法定,无论是否正式员工都有,必须达到当地最低的保险标准。 2、一金,不是法定的,所以在实际操作中,看各公司的效益情况,交或者不交,较多较少的问题。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
2022-05-30 15,340 -
试用期2022年五险一金怎么扣
跟正式员工一样扣。 1、五险是国家法定,无论是否正式员工都有,必须达到当地最低的保险标准。 2、一金,不是法定的,所以在实际操作中,看各公司的效益情况,交或者不交,较多较少的问题。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
2022-05-29 15,340 -
2022年五险一金工资怎么算
如果月薪4500元,扣除五险一金后,约剩下3825元。(养老扣8%,公积金一般5%,医疗保险2%) 1、目前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单位21%(全部划入统筹基金),个人8%(全部划入个人帐户)。 2、医疗保
2022-05-31 15,340 -
2022年五险一金多少钱
五险一金由单位缴纳,五险缴到社会保障局,一金缴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基数以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或以新参加工作职工的第一个月工资。 1、养老:单位按基数的20%缴纳,个人按基数的8%扣缴。 2、失业:单
2022-06-01 15,340
-
01:12
五险一金怎么扣五险一金由参保单位确定缴费基数。养老缴费基数: 1、单位缴费:自2019年5月1日起,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包括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高于16%的,可降到
6,147 2022.04.17 -
01:16
五险一金怎么计算五险一金的费用的计算方法是:1、单位交纳比例,养老保险金等于工资乘以百分之六,加上工资乘以百分之二十五点五;2、个人交纳比例,医疗保险金等于工资乘以百分之一,加上工资乘以百分之五点五;3、个人交纳比例,失业保险金等于工资乘以百分之一,加上工
8,123 2022.05.11 -
01:00
查五险一金怎么查要想查询五险一金的,一般可以通过登录所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进行五险一金的查询。网站具有对外宣传、政务公开、咨询服务、网上办事等功能,是政府机关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一座桥梁。也可以通过持本人身份证,或者社保卡号直接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
2,957 202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