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在宣传单或者进行网络虚假广告、宣传活动的,应如何处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将于2015年9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不得利用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如果实施了该违法行为,根据《广告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具体可以向当地的工商部门咨询。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对商品作片面的宣传或者对比的。 (2)将科学上未定论的观点、现象等当作定论的事实用于商品宣传的。 (3)以歧义性语言或者其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商品宣传的。
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两年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
-
广告虚假宣传该如何处罚
广告虚假宣传的处罚: 1、发布虚假广告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并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2、两年内有三次以上发布虚假广告的违法行为的或者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
2022.03.23 563 -
广告法虚假宣传如何处罚
虚假宣传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违反公认的商业准则,是一种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1、经营者(广告主)的法律责任。经营者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广告的,监督检查部门应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并可根据情节处1万元以上20万
2020.03.12 718 -
如何处罚虚假宣传宣告案
虚假宣传一般不属于犯罪不会判刑,经营者进行虚假宣传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
2020.08.01 295
-
广告虚假宣传如何处罚?
根据《广告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 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
2021-08-28 15,340 -
网络虚假宣传会如何处罚
公司虚假宣传的处罚是,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公司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一至二百万元罚款,吊销营业执照。
2021-11-03 15,340 -
广告法虚假宣传如何处罚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广告费用3倍
2022-03-22 15,340 -
广告虚假宣传的处罚
相关规定如下: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代理、发布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
2022-04-03 15,340
-
01:12
被投诉虚假宣传一般怎么处理
被投诉虚假宣传的处理如下:1、积极自查。作为卖家,在接到买家投诉你虚假宣传时,一定要积极进行自查,查看自己宣传广告语是否是出现了夸大其词的成分;2、联系买家。作为电商卖家,在接到买家的投诉后,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应该积极联系买家沟通处理;3
5,872 2022.04.17 -
00:55
网络造谣传谣行为怎么处罚
网络造谣传谣行为的处罚如下: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下列行为属于造谣传谣行为:1、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2、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
4,310 2022.04.17 -
01:11
到处宣传别人出轨违法吗
到处宣传别人出轨违法。情节较轻则不构成犯罪。如果说别人出轨涉及到为了败坏他人名誉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而且具备严重情节,就构成诽谤罪。所谓严重情节,是指存在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等情况。根据相
6,99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