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违约金计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双方在合同中有违约金约定的情况下 只要一方不主张过低或过高,则依合同约定办。但应注意的问题是,如已经主张增加违约金后,又提出赔偿损失的,法院不予支持。因此在选择增加违约金和主张违约金+实际损失(包括可得利益)之间,要进行权衡,何种主张更为有利。 二、双方没有违约金约定的情况下 如果双方没有违约金约定,一般不能主张违约金;存在损失的,可以主张赔偿损失,照实赔偿。 三、在既有损失,又有违约金约定的情况下 除赔偿实际损失外,违约方还应承担违约金责任,该违约金应以不超过造成损失的30%为限。即实际损失再加损失的30%,为总的赔偿额。 四、在没有实际损失,只有违约金约定的情况下,又分两种情况: (一)预期利益可以计算的情况下 一般按预期利益的130%主张违约金,即预期利益再加预期利益的30%。双方所约定的违约金高于该数的部分,一般为对方所抗辩,法院一般也不会支持。 (二)预期利益不能计算的情况下 在没有实际损失,预期利益也不能计算,但双方又有较高违约金约定的情况下,守约方可以按约定的违约金主张,就是主张归主张,如何判决由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合同对违约金有具体约定的按约定,对违约金无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按没有约定处理。 违约金的计算依据是合同总价。 约定违约金数额一般以不超过合同未履行部分的价金总额为限。 逾期付款违约金的计算,应注意不同时期的计算参考依据。 合同当事人明确约定适用地方规章规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参照执行。
-
违约金上限怎么计算合同违约金计算公式
合同违约金的上限最多是实际损失的百分之三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为由请求减少的,应当以违约金超过造成的损失30%为标准适当减少。
2021.01.18 303 -
合同违约金如何计算合同违约金上限
违约金的上限应该根据损失程度来估算。一般来说合同违约金上限是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但是如果过高或者过低是可以请求法院给予减少或者增加的。
2021.04.23 243 -
合同违约金如何计算合同违约金上限?
合同违约金按照当事人约定的方法计算,合同违约金没有上限要求,如果合同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实际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第一、二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
2021.01.28 214
-
合同未约定违约金违约金计算?
《民法典》规定,履行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无法达成补充协议的,受损方可以根据标的性质和损失大小,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降
2021-11-10 15,340 -
如何计算合同违约金与合同违约金
1、如果合同双方对违约金有约定,按照合同约定处理。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
2023-05-13 15,340 -
劳动合同违约金如何计算,劳动合同违约金计算
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
2022-04-07 15,340 -
合同违约金计算如何确定合同违约金如何计算
合同违约金不得超过造成损失的30%。违约金过高的,当事人可以要求以上比例适当降低;违约金过低的,当事人可以要求以违约造成的实际损失确定违约金金额。
2021-11-04 15,340
-
01:05
合同违约金如何计算合同违约金上限
需要注意的是,合同的违约金是一种约定的违约责任。因此,违约金诞生于双方的事先约定,违约金的具体内容,也要按照双方的具体约定内容来执行。也就是说,要计算违约金,就要看双方在合同中写明的具体要求。如果双方约定违约金是合同标的10%的,就可以按照
1,348 2022.04.17 -
01:02
签合同违约金如何算
签合同的违约金的计算方法由双方决定。既可以由双方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事先约定,也可以由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当一方出现了违约行为之后通过协商决定。这主要因为我国合同违约金条款,属于约定的违约责任条款。要主张违约金,要求合同双方当事人必须在签订合
909 2022.04.17 -
01:32
违约金约定不明怎么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合同的违约金约定不明确,和事先没有约定违约金是两种不同的情况。没有事先约定违约金的,就算对方存在违约行为,遭受损失的一方也不能主张违约金责任。但是,如果双方在合同中已经指明了违约金的适用情况,虽然没有约定具体的计算方式或者数额
1,43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