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交通法规扣分细则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天津交通法规扣分细则如下: 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2分: (一)驾驶机动车行经交叉路口不按规定行车或者停车的; (二)驾驶机动车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的; (三)驾驶二轮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的; (四)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或者城市快速路上行驶时,驾驶人未按规定系安全带的; (五)驾驶机动车遇前方机动车停车排队或者缓慢行驶时,借道超车或者占用对面车道、穿插等候车辆的; (六)不按照规定为校车配备安全设备,或者不按照规定对校车进行安全维护的; (七)驾驶校车运载学生,不按照规定放置校车标牌、开启校车标志灯,或者不按照经审核确定的线路行驶的; (八)校车上下学生,不按照规定在校车停靠站点停靠的; (九)校车未运载学生上道路行驶,使用校车标牌、校车标志灯和停车指示标志的; (十)驾驶校车上道路行驶前,未对校车车况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要求进行检查,或者驾驶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车上道路行驶的; (十一)在校车载有学生时给车辆加油,或者在校车发动机引擎熄灭前离开驾驶座位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交通法规超速扣分细则: 1、驾驶车辆时速超速不足10%的,给予驾驶人员提醒警告。 2、驾驶车辆时速超过道路规定时速的10%以上不足20%的,处以50元的罚款,驾驶证扣3分; 3、超过20%以上不足50%的道路规定时速,罚款100元,驾驶证扣6分; 4、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驾驶证扣12分,处以500元-2000元之间的的违章罚款。
-
交通规则扣2分的有哪些
机动车驾驶员有下列违章行为之一的,一次记2分: (1)违反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指示的; (2)违反车速规定的; (3)货车载物超过核定载质量未达30%的; (4)驾驶后视镜、排水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车辆的; (5)向右转弯遇同车道内前方有车等候
2020.03.06 918 -
交通规则扣三分的有哪些
1、驾驶上路的机动车并没有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相应的安全技术检验的。 2、驾驶特定的机动车,虽然有超速行驶的情况,但超速未达规定时速的20%的。 3、驾驶的货车装载超过了核定重量,但并没有超过30%的。 4、在高速公路上,以低于规定最低时速的车
2020.10.12 575 -
交通法规超速扣分细则是什么
交通法规超速扣分细则: 1、驾驶车辆时速超速不足10%的,给予驾驶人员提醒警告。 2、驾驶车辆时速超过道路规定时速的10%以上不足20%的,处以50元的罚款,驾驶证扣3分; 3、超过20%以上不足50%的道路规定时速,罚款100元,驾驶证扣
2020.07.17 153
-
交通法规有哪些扣分细则
一、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12分: (一)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的; (二)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三)驾驶营运客车(不包括公共汽车)、校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的; (四)造
2022-07-23 15,340 -
交通法规扣分细则有哪些?
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1分: (一)驾驶机动车不按规定使用灯光的; (二)驾驶机动车不按规定会车的; (三)驾驶机动车载货长度、宽度、高度超过规定的; (四)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放置检
2022-08-05 15,340 -
交通法规扣分细则有哪些
1、《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扣分规则为:根据违法驾驶行为的严重程度及造成的后果进行记分。 2、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机动车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应当予以记分,每发生一个违章行为,记一次分。
2022-07-24 15,340 -
最新交通法规扣分细则有哪些
1、违法行为累积记分周期(即记分周期)为12个月,满分为12分,从机动车驾驶证初次领取之日起计算,如此类推不断地循环; 2、交通违法行为记分周期一般为12个月,总分为12分,根据违法情节依次可扣12分
2022-05-28 15,340
-
01:09
2021交通法有哪些新规2021年新交通法有所更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的相关内容,更新的部分有:强制实施国六a排放标准,全国高速公路实行分段式计费,八九座车降为一类车高速花费省一半,高速公路实施不停车称重监,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为违法记分由3分提高到6
2,141 2021.03.24 -
00:49
一般道路违规扣分几天通知一般道路违规扣分3到7天通知。机动车违章后,可在网上3到7天内通过短信查询或通知,最迟不超过13个工作日。如果交警当场查明并确认签名,车主需要在违章后15天内,到当地交警队进行处理。违章通常是指交通违章,即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违反
4,462 2022.05.11 -
01:46
交通事故责任判定有哪些原则交通事故责任判定中需要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1、行为责任原则,如当事人对某起交通事故负有责任,则必定因为其对应的行为所致,而未实施行为的当事人则无需负事故责任。 2、因果关系原则,在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时,应该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
1,32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