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贷的追究个人责任还是企业责任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刑法第三十条和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单位不构成贷款诈骗罪。对于单位实施的贷款诈骗行为,不能以贷款诈骗罪定罪处罚,也不能以贷款诈骗罪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那么,是不是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行为就不承担任何刑事责任呢不是的。实际上,无论是贷款诈骗罪,还是合同诈骗罪都是从传统的普通的诈骗罪演化而来的。所以,贷款诈骗罪可以与诈骗罪、合同诈骗罪之间形成竞合关系。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行为,尽管不构成贷款诈骗罪,但是可以构成合同诈骗罪,所以,对于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行为的,不能以贷款诈骗罪定罪量刑,也不能以诈骗罪定罪量刑,但是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除非单位贷款行为没有借助于合同形式,但这是不可能的。这时根据双罚制,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都要承担责任。但是不管刑事责任怎么承担,民事责任单位肯定是跑不掉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承诺不追究责任还能追究责任,但是要有合理的要求请求法院变更或者撤销调解协议。应符合以下情形: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2、在订立调解协议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调解协议,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不得撤销。 3、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4、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5、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即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
-
责任追究包括追究哪些责任
责任追究包括追究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追究上述责任可以向被告住所地、犯罪地、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和证据材料进行起诉。
2020.10.24 906 -
单位犯诈骗怎么追究个人责任
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0.03.06 234
-
企业骗贷追究谁的责任?是企业,还是个人,要承担什么责任?
根据刑法第三十条和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单位不构成贷款诈骗罪。对于单位实施的贷款诈骗行为,不能以贷款诈骗罪定罪处罚,也不能以贷款诈骗罪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那么,是不是单位
2022-10-19 15,340 -
企业有责任追究监护人吗
企业监护人也是会承担法律责任的。但是企业监护人的这种说法根本就不成立,企业是没有监护人的,只有法定代表人或者监事,法人代表需要承担责任。
2022-11-08 15,340 -
企业可否追究财务责任
不管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财会人员对公司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都负有非常重要的责任! 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工作中,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200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文规定: 第三十八条
2022-07-17 15,340 -
企业解散责任追究的被告是谁
股东应以公司为被告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原告以其他股东为被告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将其他股东变更为第三人;原告坚持不变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原告对其他股东的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
2021-11-08 15,340
-
00:50
骗医保过多久不追究责任骗医保过多久不追究责任,根据具体的刑期来定。追究刑事责任是有期限的,保险诈骗的犯罪活动超过了追诉期限后,就不会再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2、法定最高刑
4,553 2022.05.11 -
01:00
个人独资企业承担什么责任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但是我国并没有个人独资有限公司这种公司类型。只有个人独资公司,或者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而这两种公司对外承担的责任又有所不同。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对外以其注册时认购的资本为限度,对外承担有限责任。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5,756 2022.05.11 -
01:27
缔约过失责任如何追究对于缔约过失责任如何承担和追究,一般按当事人在合同中的约定执行,如果没有约定的,双方当事人可进行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以起诉到人民法院。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1、假借
1,42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