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双方利率是怎么规定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自然人之间借贷对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除自然人之间借贷的外,借贷双方对借贷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民间借贷合同的内容,并根据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报价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 3、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 4、前款所称“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依据我国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规定,高利贷是指借款年利率超过36%的借款行为,所以年利率24%的,并不属于高利贷。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 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根据法律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的借款利率。
-
借贷的逾期利率是怎么规定的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对于借贷的逾期利率所规定的最高标准为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相关规定,借贷双方对逾期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是以不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为限。
2020.06.26 193 -
的民间借贷利率是怎么规定的
民间借贷利率的法律规定是:当事人约定的借贷利率以借贷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为限;如果超过该利率范围的,则超过部分属于高利贷,法律不予保护。
2021.01.07 89 -
民间借贷利率怎么规定
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是: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020.09.10 146
-
借贷双方的利率是怎么规定
1、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自然人之间借贷对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除自然人之间借贷的外,借贷双方对借贷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
2023-05-01 15,340 -
借贷双方怎么规定利率呢?
1、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自然人之间借贷对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除自然人之间借贷的外,借贷双方对借贷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
2022-06-13 15,340 -
借贷双方未约定利率怎么纠纷
借款未约定利息因利率发生争议的处理:借贷双方进行借贷活动的时候,未对利息进行约定的,视为没有约定,债务人不支付利息。如果有约定的,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利息。
2022-11-22 15,340 -
借款利率是多少民间借贷的利率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民间借贷利息只要不超过银行的四倍就受法律保护了。借贷双
2022-04-06 15,340
-
01:04
国家对高利贷的新规定
高利贷就是指,严重超过法定利率的民间借贷,在我国高利贷不会受到法律保护,情节严重的甚至会构成犯罪。2020年关于高利贷的最新规定就是,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最新司法解释,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最
3,700 2021.04.25 -
01:14
借高利贷还不起怎么办?
高利贷还不起的最佳处理办法是,通过诉讼的手段,起诉到人民法院主张利息过高部分无效,然后偿还本金和合理利息给对方。这主要是依据了,我国民法典第680条的规定。根据民法典的最新规定,国家明文禁止高利放贷。换句话说,法律不会支持高利放贷的行为,超
2,200 2022.04.17 -
01:13
个人所得税交纳的税率是怎么规定的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的以下九项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
3,141 202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