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合同是合法有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般认为,合同生效的一般要素是:1。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必须具备相应的签订合同的行为能力。本质上,这是对合同主体资格的法律规定。主体不合格的,所签订的合同不能具有法律效力。合同主体只不过是自然人和非自然人。非自然人作为合同主体,具有主要的行为能力。自然人作为合同主体,其合同行为能力的存在,应当根据其民事行为能力的情况来确定。2、合同当事人的意思是真实的。这是合同有效性的另一个要素。所谓的意思是真实的,是指当事人在合同过程中所做的要约和承诺是其独立和真实意志的表现。在正常情况下,行为人的意志与其外部表现一致。然而,由于某些主观或客观的原因,这两者也可能不一致。3、合同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这是合同生产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合同的目的和内容不得完全违反法律和社会效力。合同只能是指合同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以下属于有效的合同形式: 1、口头形式; 2、书面形式,包括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 3、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
只要双方同意合同书上的内容并在上面共同签字的,就具有法律效力,对双方都有拘束力。但是,合同具有法律效力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订立合同的当事人有合法资格,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没有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 3、合同的内容、形式和订立程序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因此,不符合以上条件的合同就没有法律效力。
-
什么合同是合法有效的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是合法有效的合同。当事人双方之间欲订立一项有效合同时,必须根据“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的规定,方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当事人应正确理解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的关系。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是有效合同的有机结合的两
2021.03.20 128 -
什么样的合同是有效的?
符合下列条件就是有效的: 1.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 2.订立合同的当事人都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3.合同内容合法,不违法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公共利益后者第三人利益。 4.合同是双方自愿订立的。
2021.03.16 119 -
什么样的合同是有效的?
具备下列要件的合同是有效的: 1、双方当事人均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表达的是真实的意愿; 3、合同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遵从公序良俗的。
2021.02.16 95
-
什么样的合同是合法有效的合同
满足以下条件的合同就是有效合同: 1.订立合同时,当事人双方都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双方在订立合同时意思表示真实,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 3.合同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
2022-05-22 15,340 -
什么样的合同是有效合同
满足以下条件的合同是有效合同: 1.订立合同时,当事人双方都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双方在订立合同时意思表示真实,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 3.合同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
2022-05-16 15,340 -
什么合同是合法有效的合同
合同合法有效的标准: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4、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2022-06-23 15,340 -
什么样的合同算是有效合同
满足以下条件的合同就是有效合同: 1.订立合同时,当事人双方都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双方在订立合同时意思表示真实,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 3.合同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
2022-07-11 15,340
-
01:06
什么合同是合法有效的合同
想要合同成为合法有效的合同,可以理解为是让合同生效,合同生效的一般要件是: 1、当事人在订立合时必须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这是法律对合同主体资格作出的一种规定,订立合同的主体不适格,所订立的合同不能发生法律效力; 2、订立的合同是双方当事
1,112 2022.05.11 -
00:54
什么样的合同是无效的合同
无效的合同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合同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2、合同双方当事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合同;3、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但是如果该强制性规定不会导致合同无效的,则合同仍具有效力;4、合同违背公序良俗;
1,950 2022.04.15 -
01:28
什么样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应
只要合同双方当事人同意合同上的内容,并在合同上共同签字,该合同就具备法律效力,对签订双方都有一定拘束力。但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则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签订合同的当事人必须是双方或者多方,并且不可以是单方所为,需要经过平等、自愿协商的原则
3,42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