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原单位7年未缴纳(已遗失)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若社保卡遗失,可持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原件到基本医疗保险关系所在地经办机构申请挂失补卡,若有代办人还需提供代办人身份证原件。根据参保人员户籍不同可分以下情形办理个体续保手续: 1、成都市户籍人员成都市户籍人员离职后,到原单位参保社保经办机构或户籍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接续参保。所需资料:身份证、社保卡、户口簿(均需原件),并按参保社保局要求提供银行账号用于扣款缴费。 2、外地户籍人员(1)持成都市《居住证》人员:到原单位参保社保经办机构或居住证登记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接续参保。所需资料:身份证、社保卡、居住证(均需原件),并按参保社保局要求提供银行账号用于扣款缴费。 (2)未办理《居住证》人员:到原单位参保社保经办机构接续参保。所需资料:身份证及社保卡原件,并按参保社保局要求提供银行账号用于扣款缴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领取失业保险金,需要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按照规定同时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按照《失业保险条例》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根据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其本人累计缴费时间长短的不同,划分为三个档次: (一)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最长能够领取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二)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最长能够领取18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三)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最长能够领取24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
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满几年
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而且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
2020.08.18 697 -
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满两年
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因此,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2020.07.24 148 -
失业前用人单位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1年的
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
2020.08.02 190
-
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几年
领取失业保险金,需要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一)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
2021-12-23 15,340 -
离职后原单位未缴纳社保怎么办
可以仲裁公司,处罚如下: 1、责令限期缴纳。即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在一定期限内全部缴清费用; 2、逾期不缴的,可以加收滞纳金的数额为每逾期一日加收所欠款额的2%; 3、对欠缴单位直接负责的主
2022-08-12 15,340 -
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满几年
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而且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
2021-12-28 15,340 -
换工作,原单位未缴纳失业保险,新单位怎样为员工参保
如果之前没有开户,可以直接开户。如果之前已经开过户了,需要办理社保转移即可
2022-10-20 15,340
-
00:58
事业单位职业年金什么时候开始缴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的缴纳时间,与机关事业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同步。职业年金所需费用由单位和工作人员个人共同承担。职业年金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中国的职业年金是一种补充养老
6,896 2022.05.11 -
01:09
社保单位缴纳部分属于谁社保单位缴纳部分属于员工。社会保险是五险,工伤、生育、医疗、养老和失业,有的是用人单位缴纳,大部分双方共同来承担。养老保险,是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只有8%的是员工工资里扣,用人单位的是由用人单位自己来承担的,但是员工自己缴纳的8%,是
9,802 2022.05.11 -
00:54
单位缴纳的医保如何使用医保卡单位缴纳的部分是统筹基金,单位缴纳的统筹基金,主要使用途径是: 1、员工支付住院医疗及部分门诊大病费用; 2、支付范围包括,门诊普通疾病的医疗费用; 3、起付标准以下的住院和门诊特定项目基本医疗费用; 4、起付标准以上、统筹基金最高支
18,158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