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以借为名实施的诈骗行为,行为人以以借为名取得财物的如何定性

以借为名实施的诈骗行为,行为人以以借为名取得财物的如何定性

2022-03-02 16:47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西藏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3-02回复

专业分析:

行为人是否使用虚假的身份,存在虚假或明显违法违规的承诺。如行为人使用化名、冒名等虚假身份;利用被害人占便宜、贪小利的心理,以内部消息、高额利息等诱使被害人陷入陷阱;行为人以有关系能帮助上大学、“捞人”等骗取被害人。行为人取得被害人财物后的处置情况。诈骗犯罪行为人的目标最终指向财物,以借为名实施的诈骗与民事欺诈易混淆,主观目的不易被察觉,因此对涉案财物的事后处理成为推定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关键。司法实践中,以借为名的行为人对财物的事后处置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处置行为具有迅速性,如在借用之前已联系下家,在占有财物后立即出售变现;二是对财物处置的随意性。行为人急于将所占财物出手,通常会低价变卖。上述特点反映了行为人占有财物的主观目的,从其对财物的迅速、随意处理可推定出借用时主观上就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属于以借为名的诈骗犯罪。行为人事后的态度。如行为人占有财物后,立即逃匿并变更联系方式;或极力编造理由,拖延搪塞、哄骗推诿,使被害人完全失去对财物的控制,可推定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行为人到案后的辩解。诈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后会以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如因生病住院、经营亏损、自己被骗等无法返还被害人财物。在认定其主观目的时,应当以客观事实证据为依据,结合上述要点综合判断其辩解的合理性和可信度。当然,具体案件中导致行为人没有履行能力、缺乏履行行为的原因很多,不能单纯据此片面地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主观故意。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失结果客观归罪,也不能仅凭被告人的供述,而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属于挪用公款行为。行为人以单位名义借款,单位就负有按约定将借款及时归还的责任,所得的借款应视为单位的公款,借款人将该款项用于自己使用属挪用公款进行个人进行营利活动。如果数额较大则构成挪用公款罪。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以借用为名侵占财物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返还财物,非法侵占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律师普法更多>>
  • 以借贷为名义的合同诈骗如何处罚
    以借贷为名义的合同诈骗如何处罚

    以借贷为名义的合同诈骗一般会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但是应当符合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特征。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

    2020.11.10 78
  • 以借贷为名义的合同诈骗的量刑如何
    以借贷为名义的合同诈骗的量刑如何

    以借贷为名义的合同诈骗量刑规定是,诈骗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诈骗金额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法定其他量刑情节。

    2020.10.20 64
  • 以虚假诉讼骗取他人财物行为如何定性
    以虚假诉讼骗取他人财物行为如何定性

    以虚假诉讼骗取他人财物行为属于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020.03.18 99
专业问答更多>>
  • 以借款为名的诈骗罪

    以借款为名的诈骗罪处罚如下:诈骗公私财产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

    2021-11-08 15,340
  • 以借贷为名行贿是什么意思以借贷为名行贿受贿如何认定, 该如何认定

    一、以借贷为名行贿受贿是什么借贷形式的行贿受贿是指行贿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借民间借贷形式进行贿赂,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借为名索取、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利益的行为。其特点是,表现为公开性

    2022-03-06 15,340
  • 以结婚为名骗取对方钱财的行为构成诈骗罪吗

    构成诈骗罪。但是你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构成犯罪不一定会被判有罪。这是因为,认定犯罪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证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的话,即使他真的是犯罪也不能被判决有罪。你遇到的这种情况,犯罪学上叫

    2023-02-13 15,340
  • 骗取他人钱财的行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如何定性为诈骗犯罪?

    根据“诈骗”的定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 诈骗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客观要件是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较大”

    2022-01-21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以谈男女朋友借钱不还属于诈骗行为吗 00:54
    以谈男女朋友借钱不还属于诈骗行为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被害人基于错误的认识交付财物,使行为人因此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另外,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达到三千元的,即达到刑事立案标准,

    5,424 2022.04.15
  • 出卖亲生子女的行为如何定性 01:17
    出卖亲生子女的行为如何定性

    出卖亲生子女的定性具体如下:构成拐卖儿童罪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拐

    948 2022.04.17
  • 什么是诈骗行为 01:09
    什么是诈骗行为

    诈骗行为是指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2021年7月14日,反诈预警短信12381正式上线,首次实现了对潜在涉诈受害用户进行短信实时预警。该系统可根据公安机关提供的涉案号码,利用大数据、

    12,156 2022.04.15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