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纠纷请求是个人诉讼还是集体诉讼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房地产纠纷是个人诉讼还是集体诉讼,取决于当事人的数量。个人诉讼是指只有一名原告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集体诉讼,即共同诉讼,是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类型,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 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对诉讼标的没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不发生效力。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房产纠纷在实践中有可能是个人诉讼,也有可能是集体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对诉讼标的没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不发生效力。
房地产纠纷是个人诉讼还是集体诉讼,主要看开发商与一人还是多数人发生纠纷。在共同诉讼中,虽然一人的诉讼不被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但也可能给其他共同诉讼人造成一定的后果。共同诉讼法院判决后,如果共同诉讼人有异议,上诉法院仍需审理整个案件。
-
房产纠纷怎么申请个人诉讼还是集体诉讼
房产纠纷是个人诉讼还是集体诉讼是根据当事人的数量来确定的。个人诉讼,就是只有一个原告,原告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损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集体诉讼,即共同诉讼,是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
2020.03.20 87 -
有买房产纠纷,是集体诉讼还是法院?
集体诉讼,即共同诉讼,房产纠纷是个人诉讼还是集体诉讼主要是看开发商是跟一个人还是多数人发生纠纷。共同诉讼可以是在一开始就是共同诉讼,也可以是在诉讼过程中形成的。
2020.12.23 110 -
房产纠纷诉讼的诉讼时效是几年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如在诉讼时效的最后六个月内,确实不是由于原告的过错,而是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应当中止计算。
2021.02.02 189
-
遗产继承纠纷的诉讼请求是什么
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去法院起诉立案需要有原告身份证明,起诉状,并预交诉讼费用。
2022-07-04 15,340 -
债务纠纷是集体诉讼还是由法官来管理
1,债务纠纷属于诉讼标的同一种类,当事人可以个人起诉,也可以多名当事人集体起诉。2,当事人个人名义起诉后,做为一个独立的诉讼,当事人可以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诉讼请求。相对于集体诉讼,当事人诉讼
2022-04-07 15,340 -
借款纠纷请求归还诉讼时效是多大
(一)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诉讼时效为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2年,逾期则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的权利。 (二)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债务人在约定期限届满后未履行债务而出具没有还款日期的欠款条,应当认定诉
2022-07-10 15,340 -
诉讼房产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三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房屋涉及的金额较大,当事人应当谨慎考量,多方了解再做
2021-04-01 15,340
-
01:09
离婚后房产纠纷诉讼期限是多久
首先,如果协议离婚中漏分了作为夫妻共同财产的房产,或当事人约定仍对该房产维持共同财产状况的,离婚后可以请求分割,因为房屋属于共有物分割请求权,无时效限制。 另外,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以及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男女双方
1,277 2022.04.17 -
00:52
房产继承诉讼请求怎么写
房产继承起诉状应具备以下内容: 1、原告和被告的身份基本信息。 2、原告的诉讼请求、以及事实和理由等内容、证据以及来源、在房产继承纠纷起诉状中的事实和理由部分一般要陈述遗嘱的内容,并写明诉讼请求的依据、诉讼请求要分项列明、诉讼请求必须具体﹑
1,539 2022.07.12 -
01:34
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
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时起算,但是如果自其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已经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也就是说,如果义务人不按约定履行义务的,权利人最好在三年内到人民法院
1,47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