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地上干活出事故耳朵听不见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如果农民工是施工单位聘用,则建议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农民工是由没有用工资质包工头聘用,则应当在将承包业务转包给包工头的用工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认定后,享受《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的工伤待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单位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职工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工伤事故发生时,职工为之工作的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二)劳务派遣单位派遣的职工在用工单位工作期间因工伤亡的,派遣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三)单位指派到其他单位工作的职工因工伤亡的,指派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四)用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职工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用工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五)个人挂靠其他单位对外经营,其聘用的人员因工伤亡的,被挂靠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只耳朵听不见,如果不影响正常生活交流的,不属于残疾,不能办残疾证。如果对生活有影响的,即使是轻微影响,也属于残疾,可以办残疾证。具体可不可以办残疾证需要根据听力障碍来确定。听力残疾包括听力完全丧失及有残留听力但辩音不清,不能进行听说交往两类。
建议先申请工伤认定。如受伤被认定为工伤,拿到有劳动部门出具的工伤认定决定书后,医药费由用人单位全额垫付,停工留薪期内(工伤治疗、康复期间)工资按原待遇发放。
-
一只耳朵听不见能办残疾证吗
一只耳朵听不见可不可以办残疾证需要根据听力障碍来确定。听力残疾包括听力完全丧失及有残留听力但辩音不清,不能进行听说交往两类。一只耳朵听不见,如果不影响正常生活交流的,不属于残疾。如果对生活有影响的,即使是轻微影响,也属于残疾。
2020.04.22 1,318 -
一个耳朵听不见可以办残疾证吗?
一只耳朵听不见可以办理残疾证。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凡是符合残疾评定标准的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精神及多重残疾人均可申领残疾人证。一只耳朵听不见属于听力部分丧失,符合申请残疾证的条件,可以依法办理残疾证。
2021.02.20 1,291 -
-
在工地受伤耳朵听不见怎么办
先向单位申请工伤,如果单位不给申报工伤,那就受伤者或直系亲属或者找工会,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申请工伤认定是有期限的: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认定时限:30日,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
2022-10-09 15,340 -
在工地上受伤一只耳朵听不见怎么赔偿?
先向单位申请工伤,如果单位不给申报工伤,那就受伤者或直系亲属或者找工会,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申请工伤认定是有期限的: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认定时限:30日,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
2022-10-09 15,340 -
在工地上受伤了耳朵听不见了怎么赔偿
先向单位申请工伤,如果单位不给申报工伤,那就受伤者或直系亲属或者找工会,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申请工伤认定是有期限的: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认定时限:30日,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
2022-10-10 15,340 -
在工地上受伤一只耳朵听不见了怎么赔偿?
先向单位申请工伤,如果单位不给申报工伤,那就受伤者或直系亲属或者找工会,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申请工伤认定是有期限的: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认定时限:30日,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
2022-10-09 15,340
-
00:55
工地干活拿不到工资怎么办工地干活拿不到工资,可以拨打12333进行投诉,到劳动局投诉,申请劳动仲裁,或者直接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12333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电话。也可以去劳动局监督投诉。用人单位如果未按时支付劳动报酬,工人可以提出辞职并要求经济补偿。工人可以
4,437 2022.05.11 -
00:53
工地干活工伤怎么赔偿工地干活工伤赔偿的规定如下: 1、根据不同的伤残等级,工伤赔偿的项目也不同。工伤赔偿的项目主要包括: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资,伙食补助费,护理费; 2、如果单位给员工购买了工伤保险,那么除
1,475 2022.04.17 -
01:10
干活拖欠工资怎么办干活拖欠工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投诉举报: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投诉,举报。劳动保障保障监察机构会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责令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 2、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由仲
764 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