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认识放火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有以下要素:1、侵犯的对象是公共安全。.客观上表现为放火焚烧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主观上是故意的,即知道自己的放火行为会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主体为一般主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放火罪有下列构成要件: 1、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放火行为会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4、主体为一般主体。
可以根据下列标准来正确认识放火罪: 1、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主观方面持故意的心态; 3、犯罪客体是公共安全; 4、客观上行为人实施放火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
怎样认识放火罪
通过其构成要件正确认识放火罪: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2020.08.27 114 -
如何正确认识失火罪
失火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失火罪的构成特征如下: 1、犯罪客体失火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2、犯罪客观方面行为人实
2020.05.29 176 -
放火罪如何认定?
放火罪的认定标准如下: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为故意。
2020.07.30 122
-
如何正确认识放火罪?
放火罪的构成要素有: 行为主体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主观上是故意心态; 客体为公共安全; 4观上,行为人实施放火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021-12-30 15,340 -
如何认定放火罪怎么认定放火罪
一般放火行为根据造成的结果定罪量刑。 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2022-05-13 15,340 -
放火罪如何认定?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
2022-05-29 15,340 -
放火罪如何认定?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
2022-07-13 15,340
-
01:17
放火罪立案标准放火罪,一般指的是行为人故意放火焚烧他人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行为,即行为人明知道自己的放火行为会引起火灾,危害到公共安全,但仍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放火罪立案标准为: 1
5,133 2022.04.15 -
01:20
放火罪的既遂标准对放火罪而言,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的界限在于行为人是否实施了点火的行为,从被点物开始独立燃烧时即构成犯罪的既遂,若是行为人在用火柴点火时,火被风吹灭,行为人被抓住则是犯罪未遂,放火罪属于危险犯,危险犯有既遂与未遂之分,其标准在于危险状态是否达
2,337 2022.04.17 -
01:07
如何认定放弃继承权首先,如果法定继承人要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之前,作出放弃继承的明确表示。如果没有表示,或者在此之后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另外,对于遗赠,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的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不表示的,视为放弃继承。另外,公
1,31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