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集团是否非法用工,逃避责任???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职工上班途中遭受伤害,可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只有两种情形,没有新规定: 1、上下班途中,在合理的时间与路线,遭受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六)项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 2、参加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二)项规定,视同工伤。《规定》第六条规定: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情形为“上下班途中”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二)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三)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四)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2)你如果在上班途中非本人原因受伤,可以享受双赔偿,交通事故赔偿和工伤赔偿,3)如果公司不给工伤,你可以去申请劳动仲裁或起诉法院。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公司涉嫌集资诈骗罪,是需要根据涉案金额、犯罪情节定罪处罚的,如果经理不知情不认为是犯罪,如果知情并提供帮助的,构成共犯,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
非法集资的介绍人一般不承担相应还款责任,如果明知存在非法集资,则可能构成非法集资的共犯。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以行为人所吸收的资金全额计算。案发前后已归还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酌情考虑。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主要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及时清退所吸收资金,可以免予刑事处罚;情节显著轻微的,不作为犯罪处理。
-
恶意逃避债务是否有刑事责任
恶意逃避债务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足已达到犯罪程度的应负刑事责任。恶意逃避债务行为严重破坏了商业的诚实信用原则,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同时,它还直接地侵犯了当事人的债权。根据法律规定,逃避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
2020.03.26 183 -
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是否可以逃避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不能逃避法律责任,如果超过一个月不签的,需要向劳动者每月支付双倍的工资,但是最多支付不多于十一个月的每月双倍工资;如果未超过一个月,及时协商签订即可。
2020.08.26 107 -
集团子公司法人责任是否可以独立承担
集团子公司法人责任是可以独立承担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设立子公司的,应当准备相关材料,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且依法设立的分公司享有独立人格,具有独立财产,可以独立承担责任。
2020.10.30 171
-
非法集资员工是否有责任
对于公司实施的非法集资行为,应当由公司及相应的法定代表人、直接责任人承担民事和刑事责任。 关于员工是否承担责任,要看在公司实施合同诈骗和非法集资行为过程中,员工是否知情、是否协助老板实施相应的违法犯罪
2022-06-27 15,340 -
任城法院对XX集团非法集资的判决书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五、关于涉案财物的追缴和处置问题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的资金属于违法所得。以吸收的资金向集资参与人支付的利息
2022-10-10 15,340 -
交通事故后逃避责任能否逃避
不能逃避责任。一般受害人、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可以主张人身损害赔偿,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等以及残疾辅助器具费用
2022-02-02 15,340 -
非法集资的法人是否有责任?
非法集资法人如果涉及到共同犯罪或单位犯罪,非法集资法人是主犯,需要负主要责任。对于主犯,应当按照所犯的全部罪行进行处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022-06-08 15,340
-
01:05
非法集资介绍人有责任吗
非法集资介绍人是否需要承担责任,要看其对非法集资行为是否知情。如果介绍人知情的,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帮助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知,非法集资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一般对这种
2,299 2022.04.17 -
01:19
什么是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是一种犯罪活动,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非法集资的特点为
4,629 2022.04.17 -
01:01
诈骗集团员工怎么定罪
单位犯诈骗罪,员工是否要承担责任,不能够一概而论。员工是否定罪以及如何定罪主要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员工是否有实际参与犯罪的行为、对于单位的犯罪行为员工是否明知这几个方面来入手。首先应当考虑员工在单位中的工作性质是否与单位从事犯罪存在关联性。
1,45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