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条补写是否具有法律效应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事后补写的借条有没有效呢,要看你怎么写了,借条有两种,一种是交付凭证,一种是结算凭证。那么事后补写的借条就属于是结算凭证。这类借条应当写清楚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借款多少数额等内容,这样写的借条才是有法律效力的,但是一定要按事实写,如果与事实不符,很容易让人有可趁之机而赖账不还的。 为了避免补写的借条无效,补写借条时应该写清楚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全名,因为有时候往往出借人和借款人关系比较亲密,也可能是亲戚,如果借款的时候将日常习惯的称呼写入借条,不能将出借人写成“王叔”“阿三”之类的,万一到时间该还款了,没有还款,想去法院起诉,都会因为债权、债务人不明确而被法院拒之门外。还要写明借款时约定的还款期限和借款时双方约定的利率,因为很多人借款的利率都只是在口头上约定而已,法律规定民间借款双方可在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范围内约定利息。 为了避免补写的借条无效,一定要将上述的各项写清楚,以免自己的权利被伤害,作为借款方,要信守承诺,及时还款,作为出借方也要给与足够的信任给对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有效。借条如果符合以下条件是有法律效力的: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书写借条的行为真实地反映其内心的效果意思。 3、借条的内容清晰,基本包括:债权人姓名、借款金额、利息计算、还款时间、纠纷处理方式,以及债务人姓名、借款日期等要件。 4、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
借条具有法律效力的书写: 1、为了方便笔迹的鉴定,最好是手写; 2、写明借款日期与还款日期; 3、借款金额要用阿拉伯数字和中文大写同时书写,并写明币种,以防止持有借条的人篡改; 4、最后签字、写明签订日期。
-
手写的借条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手写的借条具有法律效力。应包括以下内容: 1、借款人和放款人的全名应写清楚; 2、贷款金额要写清楚,包括大写和小写; 3、明确贷款期限,包括贷款起止日期和明确的贷款期限; 4、还款的具体年月日要写清楚; 5、明确贷款利息,明确年利率或月利率
2022.04.14 414 -
借条如何写更具有法律效应
具备下列条款写出的借条是受法律保护的: 1、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姓名。 2、借款金额,包括大写和小写的金额。 3、还款期限以及还款方式。 4、利息。有明确的年利率或月利率,最终应支付的借款利息总额。对于利息的约定不能超过国家规定。 5、双方的签
2021.03.02 153 -
具有法律效应的借条怎么写
借款条书写时,具备以下内容且符合法律规定的效力要件,则有法律效力: 1、借款人、出借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等; 2、借款的金额、借款日期、借款期限、还款日、利息等; 3、借款人签字、按手印。
2021.03.17 205
-
借条补写是否具有法律效应?
事后补写的借条有没有效呢,要看你怎么写了,借条有两种,一种是交付凭证,一种是结算凭证。那么事后补写的借条就属于是结算凭证。这类借条应当写清楚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借款多少数额等内容,这样写的借条才是有法律效
2021-03-12 15,340 -
借条是否具有法律效应
借条是有法律效力的。借款需要具备以下要件: 1、必须是能够证明有欠债事实的内容; 2、必须是真实意思的表示; 3、借条的取得必须合法; 4、借条到底是否有效,还要通过法庭的认可,被法庭采信。 具备下列
2022-05-13 15,340 -
借条是否具有法律效应?
借条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一般由债务人书写并签章,表明债务人已经欠下债权人借条注明金额的债务。但不一定只要是借条都具有法律效力。有效的借条的书写应该符合以下条件: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
2021-03-22 15,340 -
借条如何写具有法律效应
今有甲方向乙方借款用于(用途):____________,借款不能另作他用,否则乙方可以提前收回借款并要求支付利息。 (一)借款金额:人民币(小写)______元, (大写)__________元。
2022-05-18 15,340
-
00:53
不写利息的借条具有法律效力吗借条上一般应当写明利息的计算,但是如果没有写利息的,也不会影响到借条的效力。如果借条上没有写利息的,则视为没有利息。如果借条上关于支付利息的约定不明确的,则先由当事人对于利息问题进行协商,达成补充协议。对于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则按照当地或当
3,486 2022.04.17 -
01:35
借条怎么样写有法律效力具有法律效力的借条一般包含以下几点: 1、标题要明确借条的性质,与正文之间不留空行 2、借款用途需明确注明,以防止借款人用其他理由进行抗辩。 3、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进行交付借款,最好在借条中注明借款人的银行账号。 4、出借人的全名及与之对应
3,25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