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质押的法律风险防范方式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股权质押的法律风险防范,债权人在接受股权出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严格审查出质人的资格。 2、审查股权出质的合法性。 3、应合理评估股权价值。 4、完善质押合同。 5、及时办理审批手续。
《物权法》第二百二十六条,以基金份额、股权出质的,质权自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以基金份额、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的股权出质后,不得转让,但是出质人与的,质权人协商同意的除外。自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出质人转让基金份额、登记时设立;以其他股权所得的价款,应当向出质的,质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基金份额、股权出质后,不得转让,但经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的除外。出质人转让基金份额、股权所得的价款,应当向质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物权法》于2020年12月31号失效) 《民法典》第四百四十三条,以基金份额、股权出质的,质权自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基金份额、股权出质后,不得转让,但是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的除外。出质人转让基金份额、股权所得的价款,应当向质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民法典》于2021年1月1号生效)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股权质押的法律风险防范,债权人在接受股权出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严格审查出质人的资格。 2、审查股权出质的合法性。 3、应合理评估股权价值。 4、完善质押合同。 5、及时办理审批手续。
股权质押贷款是指按法律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持有的股权作为质物发放的贷款。风险:质押物价值波动的风险,质押物处置时的风险,质押物选择的风险等。防范:谨慎选择质押物;认真核实股权质押的合法性。为防止因质押无效而无法转让股权以至银行丧失债权实现的权利,应认真核实股权质押的合法性。
-
股权质押贷款的风险及有哪些风险防范
股权质押贷款的风险: 质押物价值波动风险、质押物处置风险、质押物选择风险等。 风险防范: 1、谨慎选择质押物; 2、认真核实股权质押的合法性。为防止因质押无效而无法转让股权,甚至银行丧失实现债权的权利,应认真核实股权质押的合法性。 股权质押
2022.04.14 732 -
股权质押的风险防范措施有哪些
股权质押的法律风险防范方式有严格审查出质人资格,合理评估股权的价值,审查该股权出质的合法性等,当事人以股权出质的,质权在办理出质登记的时候设立。
2021.04.16 343 -
质押股权法律风险有哪些
股权质押的风险有股权价值的风险,若是股权的价值远远低于债务的金额,则剩余部分则是属于普通的债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破产程序中只能在最后一步被清偿。
2021.01.03 168
-
股权质押的法律风险防范方式有什么
股权质押的法律风险防范,债权人在接受股权出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严格审查出质人的资格。 2、审查股权出质的合法性。 3、应合理评估股权价值。 4、完善质押合同。 5、及时办理审批手续。
2022-11-08 15,340 -
股权质押的法律风险有哪些如何防范股权质押
股权质押的法律风险防范,债权人在接受股权出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严格审查出质人的资格。 2、审查股权出质的合法性。 3、应合理评估股权价值。 4、完善质押合同。 5、及时办理审批手续。
2022-11-27 15,340 -
股权质押的法律风险防范方式有什么内容
股权质押的法律风险防范,债权人在接受股权出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严格审查出质人的资格。 2、审查股权出质的合法性。 3、应合理评估股权价值。 4、完善质押合同。 5、及时办理审批手续。
2023-09-19 15,340 -
股权质押贷款的风险及风险防范有哪些?
股权质押贷款的风险: 1、质押物选择的风险; 2、质押物价值波动的风险; 3、股权质押公示方法缺乏安全性; 4、质押物处置时的价值实现风险。 股权质押贷款的风险防范: 1、谨慎选择质押物; 2、认真核
2023-05-01 15,340
-
01:17
隐名股东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隐名股东,就是投资人使用别人的名义持有而自身享有权利的公司股份,隐名股东因为种种原因没办法确认其显名股东的身份,实际上,其承担对公司的投资责任。 虽然我国法律没有禁止隐名股东,但是隐名股东存在明显的法律风险,如下: 法律不保护其投资利益;
832 2022.04.17 -
00:59
债权转让怎么防范风险
合同债权转让中的风险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避免表见让与的风险。在未收到受让人对价的情况下,不向债务人送达债权让与的通知,这样也可以防范受让人与债务人恶意串通。 第二,避免签订已过诉讼时效或债务人下落不明的债权让与的风险。要求债权人提供催收
1,445 2022.04.15 -
01:17
债权转让中的风险怎么防范
债权转让中的风险大致可通过以下几点来避免:第一,避免签订合同已过诉讼时效或债务人下落不明的债权转让合同,即避免转让过程中合同不合法等情况。第二,对于债权人通知债务人的期限和形式,在转让合同中应做出明确约定,要求债权人须于合同签订后几日内通知
1,18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