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间合法的借贷关系到底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法律承认夫妻之间的借款关系。 夫妻之间订立贷款协议,以夫妻共同财产借给一方从事个人经营活动或者用于其他个人事务的,视为双方约定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可以按照贷款协议处理。 这种情况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①协议是在婚姻存续期间订立的。 ②借款的目的是借款人从事个人经营活动或个人事务。 ③以夫妻共同财产的名义出借。 ④离婚时,贷款的处理按照协议约定的方式进行。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 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夫妻之间的借贷关系合法。只要夫妻双方签借款协议的意思表示真实;该借款协议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且夫妻双方在签订协议时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协议签订后有经过双方签字确认,并注明日期,那么该协议就具有法律效力,夫妻之间也就依法形成合法的借贷关系。
夫妻之间的借贷关系合法。作为借款来源的夫妻共同财产属于双方共同共有,除以上规定外,夫妻之间的借贷关系,与普通自然人之间的借贷没有不同,在本质上没有不同,属于借贷行为。
-
夫妻之间的借款到底有效么?
《民法典》规定婚内夫妻之间的借款,若是真实存在的债权债务的关系,则是有效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这是属于一方的债务,离婚时不需要进行分割。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
2021.04.04 137 -
夫妻之间财产关系有哪些
夫妻之间的财产具有的关系是: 1、夫妻一方在结婚登记后产生的工资、收益、受赠等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一方的婚前财产、人身赔偿、专用物品等属于个人财产; 2、离婚时,个人财产不予分割,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分割,协议不成的,由法院判决。但当事人另
2021.02.17 113 -
应该怎么处理夫妻之间的借贷关系
夫妻间的借贷关系的认定为只要签订了合法有效的借贷合同,且该借贷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则是有效的,夫妻之间的借贷关系可以通过协商,和解,或者诉讼等方式处理。
2021.02.14 159
-
夫妻之间的借贷关系合法吗?
只要当事人的约定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道德伦理等公序良俗,即可以认定为有效。 婚内打的借条是否有效,有以下几种情况: (1)如果仅有一张借条但并未实际发生借款事实,那么借款行为就不属实,此时债
2022-05-26 15,340 -
夫妻之间的借贷关系合法吗
只要当事人的约定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道德伦理等公序良俗,即可以认定为有效。 婚内打的借条是否有效,有以下几种情况: (1)如果仅有一张借条但并未实际发生借款事实,那么借款行为就不属实,此时债
2022-05-31 15,340 -
夫妻之间的借贷关系合法有效吗
1、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夫妻双方书面约定婚后财产归各自所有,而且所借的钱款也没有用于共同家庭生活的,那么就是合法有效的,债务人需要按时偿还债务。 2、《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
2022-06-11 15,340 -
夫妻之间的借贷关系是否合法?
1、只要当事人的约定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道德伦理等公序良俗,即可以认定为有效。 夫妻之间的借贷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 (1)如果仅有一张借条但并未实际发生借款事实,那么借款行为就不属实,此时债
2022-06-27 15,340
-
01:23
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借贷是否合法
企业和个人都是属于民事活动中合格的主体,企业与个人间借贷行为一般是合法的,但是要符合以下条件: 1、基于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 2、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3、不违背公序良俗。 对借款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应依据以下原则处理: 1、维
9,598 2022.08.06 -
01:12
哪些民间借贷是有效的
有效的民间借贷有以下几种: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包括合同行为能力和相应的缔约行为能力,这是当事人了解和把握合同的发展状况及法律效果的基本条件; 2、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不真实,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应视具体情况而
591 2022.09.21 -
01:23
夫妻之间有什么义务
夫妻之间具体有以下义务: 1、夫妻双方对子女有平等的抚养和教育权利和义务。抚养、教育子女是夫妻双方平等的义务和作为父母的责任,如果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受害的或一定程度的损害时,夫妻双方有平等的经济赔偿责任。 2、夫妻双方都有实施计划生育的义务
4,79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