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侵犯商标专用权?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侵犯商标权,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认定: (1)必须有违法行为存在,即指行为人实施了侵害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2)必须有损害事实发生,即指行为人实施侵害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造成了商标权人的损害后果。 (3)违法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 (4)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商标法》第五十九条 注册商标中含有的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或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或者含有的地名,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 三维标志注册商标中含有的商品自身的性质产生的形状、为获得技术效果而需有的商品形状或者使商品具有实质性价值的形状,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认定侵犯商标故意行为的具体情形如下: 1、尚未获得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故意行为; 2、擅自使用他人注册商标、伪造或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等,应当认定为故意行为; 3、认定侵犯商标故意行为的其他方式。
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
侵犯商标专用权侵权行为地如何确定
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因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起的民事诉讼,由侵权行为的实施地、侵权商品的储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前款规定的侵权商品的储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经常性储存、隐匿侵权商品所在地;查封
2020.10.24 200 -
如何认定侵犯商标权
侵犯商标权的认定标准有:必须有违法行为存在。必须有损害事实发生。违法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行为人对所销售的商品属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事实系已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2020.06.07 127 -
如何认定侵犯商标权?
侵犯商标权行为的认定: (一)必须有违法行为存在,即指行为人实施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行为; (二)必须有损害事实发生,即指行为人实施的销售假冒商标商品的行为造成了商标权人的损害后果。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会给权利人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2020.10.03 122
-
如何认定侵犯商标专用权
侵犯商标权,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认定: ( 1)必须有违法行为存在,即指行为人实施了侵害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 2)必须有损害事实发生,即指行为人实施侵害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造成了商标权人的
2022-05-14 15,340 -
如何认定侵犯商标专用权?(上)
1、迎驾公司使用“老糟坊”文字,主观上是否存在侵犯双轮公司“老槽房”商标的故意或过失 使用商标与产品名称,应当遵循商标的使用规则。“老槽房”商标于2000年8月21日经商标局在第31期《商标公告》上初
2021-08-23 15,340 -
如何认定侵犯商标专用权的
侵犯商标权,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认定: (1)必须有违法行为存在,即指行为人实施了侵害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2)必须有损害事实发生,即指行为人实施侵害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造成了商标权人的损害
2022-05-28 15,340 -
未注册商标对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犯, 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如何认定
未注册商标对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犯。这是最常见、数量最多的商标侵权类型,具体包括: (1)在相同商品或服务项目上使用与注册商标近似或相同的文字、图形或其组合的行为。值得指出的是,在相同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
2022-03-05 15,340
-
01:18
商标侵权认定标准
认定是否构成商标侵权,可以参考下列标准: 第一,有违法行为存在。侵权行为人存在《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条例中规定的侵权行为。比如:没有经过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销售侵犯注
5,000 2022.04.15 -
00:53
商标侵权的赔偿数额如何确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相关规定,计算商标侵权行为的赔偿数额的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种: 1、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计算; 2、按照商标侵权人因为其侵权行为所获得的利润计算; 3、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4、人民法院根据案件
653 2023.01.04 -
00:58
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如何处理
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处理办法如下: 1、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2、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
1,650 2022.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