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再审超过期限如何解决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不论是民事案件、行政案件还是刑事案件逾期申请再审,在再审申请被法院驳回之后,可以转而向检察机关申请或请求再审检察建议或抗诉。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二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一)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 (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三)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 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当在三个月内进行审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当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不论是民事案件、行政案件还是刑事案件逾期申请再审,在再审申请被法院驳回之后,可以转而向检察机关申请或请求再审检察建议或抗诉。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申请再审超过期限的办法有:当事人逾期申请再审被法院驳回的可以直接向检察机关申请再审;法律对检察机关对有效判决的抗诉没有期限规;检察院向法院申请再审没有限制。
-
申请再审超过期限怎么办
申请再审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只要符合法定情形,即使过了很久,人民法院也应当重新审判:1、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是有错误的,影响定罪量刑的;2、原判决的证据是有瑕疵的;3、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的;4、原判决的诉讼程序是违反规定的,影响公正审判的;5
2022.04.12 2,533 -
申请再审超过期限怎么办
申请再审超过期限的办法是:当事人有个申请再审的期限,如果当事人超过再审期限而想要申请再审的话,可以有以下两种途径: 1、向法院申诉, 2、向检察院申请抗诉,以上两种方法是不受再审提起期限的限制的。
2020.06.29 350 -
再审申请期限如何?
如果是民事诉讼的,再审申请期限为六个月;如果是刑事诉讼的,申请再审的期限为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的申诉人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两年内,有下列情况的,超过两年的,也可以申请再审: 一、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宣告无罪的; 二、原审被告人在本条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
2021.12.21 130
-
申请再审超过期限如何办
不论民、行、刑案,均可向检察机关申请再审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那么,因逾期申请再审而被法院驳回后,当事人能否转而向检察机关申请再审检察建议或者抗诉呢? 在刑事案件方面,当事人逾期申请再审被法院驳回的话,
2022-10-12 15,340 -
2022年申请再审超过期限应该如何办
不论民、行、刑案,均可向检察机关申请再审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那么,因逾期申请再审而被法院驳回后,当事人能否转而向检察机关申请再审检察建议或者抗诉呢? 在刑事案件方面,当事人逾期申请再审被法院驳回的话,
2022-12-03 15,340 -
申请再审超过法定申请再审期限怎么办
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再审的申请期限为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刑事案件的再审申请期限为刑罚执行完毕后两年。在民事案件中,有新证据足以推翻原裁判的;原裁判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审判人员审理时有徇私枉法
2022-11-07 15,340 -
超过申请再审期限怎么办
一、超过申请再审期限无法提出再审申请,可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98条规定向作出生效判决的法院院长、最高院反映案件情况,由作出生效判决的法院院长或最高院依法决定再审;或依据第208条向检察机关反映案件情况,
2022-03-22 15,340
-
01:03
终审后如何申请再审人民法院终审的案件需申请再审。如果当事人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已经生效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认为有错误可以上向一级法院申请再审,也可向同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具体流程如下: 1、二审败诉后,败诉方想要申请再审的,要提供二审判决书审查实体和程序方面
3,664 2022.06.22 -
00:49
再审审查期限民事诉讼的再审审限,一般是从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通常需要院长批准。刑事诉讼的再审审限应当在作出提审、再审决定之日起三个月以内审结,需要延长期限的,不可以超过六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不符合再审规
3,044 2022.04.17 -
01:43
如何区分申诉与再审申诉与再审可以从以下五点进行区分: 1、所提交诉状是不同的。对于申诉,申诉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是刑事申诉状;而对于申请再审,应当提交民事再审申请书。 2、两者所申请主体不同。申诉的主体可以是当事人及他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以及案外人;而
1,84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