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申请书面答复是如何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申请行政复议不一定要以书面形式提出。依据行政复议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提出复议申请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书面形式,即申请人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的据以请求复议机关启动复议程序的申请文书;另一种是口头形式,即不向复议机关递交书面申请,但有明确的意思表示向复议机关申请提起行政复议。这两种申请形式的区别是前者是要式的申请形式,后者是非要式的申请形式。从我国多年的行政复议工作实践看,书面申请形式一直是被普遍认可的复议申请形式,国务院制定的行政复议条例对申请行政复议的只规定了一种形式,即:必须采取书面形式,规定“申请人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应当递交复议申请书”,同时对复议申请书应当载明的内容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应当说复议申请采取书面形式有许多优越性,一是能够保证复议申请内容明确具体,使复议的理由和复议的请求清晰明了;二是有利于维护行政复议工作的严肃性;三是有利于行政复议程序的完整,便于复议机关依据申请人的书面申请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调查,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正是因为复议申请采取书面形式有许多优越性,因此,可以肯定的说,在今后的行政复议实践中申请复议采取书面形式的还是会占主导地位。 行政复议申请可以口头提出,这是行政复议法新增加的规定,为什么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行政复议申请的口头形式呢,主要是为了便利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进行复议申请。在我国,行政管理浸透到了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实际生活中一些普通百姓不服行政机关的决定想讨个说法的为数不少,但有的却是苦于自己不会写复议申请书又找不到人帮忙而无法为自己伸张正义。考虑到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立法者认为,规定相对灵活的复议申请形式有利于行政复议工作的普遍开展,有利于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更好地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这同行政复议法的立法宗旨也是一致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行政复议申请书写法如下:说明基本情况;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变更履行具体行政行为;事实和理由是行政复议申请的核心部分;注明复议机关的名称;证据的份数。
-
如何写行政复议申请书?
行政复议申请书的写法: 1、行政复议申请书的首部应写明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 2、复议书中应写明申请人知道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日期和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 3、写明目的、要求、事实与理由。
2020.03.09 226 -
-
申请行政复议多长时间答复
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的,复议机关一般会在五日内答复;如果符合申请条件的,复议机关会予以受理;如果不符合申请条件的,复议机关会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决定,并告知当事人不予受理的理由。
2020.07.14 214
-
行政复议申请书面答复范X如何写
《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申请人、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行政复议机关不得拒绝。
2022-07-30 15,340 -
如何答复行政复议申请书
要想清楚如何答复行政复议申请书这个问题,一般都是您提出的关于×××××××××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就是这种。
2022-08-02 15,340 -
如何答复行政复议申请
一般会以书面形式告知。第十七条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符合本法规定,但是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
2022-08-03 15,340 -
行政复议书面答复状格式是如何的?
答辩人名称: 地址: 法定代表人: 职务: 委托代理人: 职务: 出生日期: 联系电话: 答辩人因__诉我公司经济合同纠纷一案提出答辩如下: 一、按原告起诉书中的陈述内容,原告交纳了集资款却未进场经营
2022-07-28 15,340
-
01:00
行政诉讼申请复议或诉讼的期限是多久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期限在法律上的规定是不一样的,关于行政复议,期限是六十日,是从公民知道该行政行为之日起起算的。关于行政诉讼,它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先经过行政复议再进行行政诉讼,这种情况下按照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期限是十五日,是从公
3,143 2022.04.15 -
01:05
交警认定书不服,需要行政复议对交警认定书不服的,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到《交通事故认定书》3日内,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复核结束后,召集事故各方当事人,当场宣布复核结果。需要进行行政复议。各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成立,由具有
2,330 2022.04.17 -
01:17
行政复议的期限有多长行政复议的期限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其次是行政机关受理复议后作出复议决定的期限。 关于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我国行政复议法明文规定,公民或者法人、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对其合法权益造成侵犯时,可自其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
360 202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