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农民工工资向劳动部门投诉书怎么写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农民工工资拖欠投诉可以通过工商行政管理局来进行拆销。 1、如果投诉还是在处理中,还未做出处理结果的时候,投诉方可以通过投诉入口自办取消投诉尚在处理期的投诉,可由投诉方登陆具体相关网站,进行撤销操作。若已处理结束的,则需由投诉发注册邮箱发信件至客服邮箱,告知具体事宜申请撤销。 2、假如投诉在处理中,投诉有了处理结果,并且给了被投诉方处罚地时候,投诉方则无法自主取消投诉,需要通过帮助中心地留言入口申请由客服人员来撤销,另外要要注意地是,针对于炒作信用地投诉,假如被投诉方受到处罚,投诉方留言申请撤销处罚是无效地,所以请慎重发起投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由劳动行政部门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额工资:拨打12333投诉;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办事窗口投诉;登录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网站投诉;其他。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投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受理后自立案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调查完成应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处罚。 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工资,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加付赔偿金;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
欠工资不给,首先你要讲明是什么原因不给工资,大概有多少钱,这样才好确定评判的标准。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1、原告、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 2、诉讼请求; 3、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4、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5、原告签名及日期。
-
公司拖欠员工三个月工资不发要向什么部门投诉
公司拖欠员工三个月工资不发可以向以下部门投诉解决: 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投诉电话可拨打全国统一的劳动保障咨询热线12333(一些地区没有开通可以通过114查询,有些地区需要通过固定电话拨打),省级劳动保
2022.06.11 1,154 -
劳动工资拖欠如何投诉
劳动工资拖欠投诉流程如下: 1、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通常是劳动管理监察大队; 2、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 3、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拿到仲裁书后15天之内到法院起诉; 4、根据国家规定在仲裁或诉讼的时候,可以要求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
2022.08.09 660
-
劳动部门规定拖欠工资应当怎么写投诉书
如果不知道要拖欠工资怎么写劳动保障投诉书的话,可以参考以下范本: 申诉人:本人的具体情况 被诉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单位性质、单位地址、邮编等详细情况请求事项、事实和理由。 此致 ×××劳动争议仲
2022-07-30 15,340 -
农民工工资拖欠,该去什么部门投诉,去哪个部门
1、还是要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单位这种违法行为,这是他们的职责范围,你应当向区县级的投诉,别去镇里;2、《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九条【劳动监察】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拖欠
2022-05-03 15,340 -
劳动行政部门拖欠工资可以投诉吗?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八条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
2022-05-05 15,340 -
去哪个部门投诉拖欠工资拖欠工资找那个部门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劳动者可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可以请求加付赔偿金,赔偿金标准: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投诉时,应提供本人身
2022-04-25 15,340
-
01:11
工资拖欠找什么部门
首先,逾期不支付劳动报酬属于违法行为。如果老板一直拖欠工资的,员工可以到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行政部门有义务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报酬的,应当按应付金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
686 2022.05.11 -
01:10
单位拖欠工资找什么部门
首先,逾期不支付劳动报酬属于违法行为。如果老板一直拖欠工资的,员工可以到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行政部门有义务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报酬的,应当按应付金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
2,133 2022.04.17 -
01:14
拖欠农民工工资如何解决
首先,逾期不支付劳动报酬属于违法行为。如果遇到老板拖欠工资的情况,建议员工先找老板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到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行政部门有义务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报酬的,应当按应
1,87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