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交通事故无法定责怎么办?,具体的规定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二次交通事故无法定责的,当事人可以报警,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条 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二次交通事故无法定责可以报警。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当交通事故中出现二次撞击现象的时候,如果不能证明对方的主观故意,则说明对方起码是主观过失。交通事故中二次撞击是由交通违法或意外的事故引起,被追究交通肇事罪的刑事和民事责任。
二次交通事故无法定责可以报警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
-
交通事故责任具体是怎么规定的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指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加以认定的行为。
2020.03.19 88 -
两次交通事故无法定责怎么办?
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出于主观故意的“二次撞击”现象,单从现场一般很难认定,除非有现场录像、现场的证人证言或其他证据线索。 对于刹车痕迹与行为人是否进行冲撞准备的证据上,一般可以辩护为出于疏忽大意或轻信可以避免的主观过失,所以这类证据并不能作为
2020.02.19 88 -
交通事故二次事故具体是指什么?
交通事故中的二次事故指因一次事故处理不当而产生的衍生事故。根据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驾驶人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立即组织车上人员疏散到路外安全地点,避免发生次生事故。
2020.09.27 500
-
二次交通事故无法定责怎么办?
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出于主观故意的“二次撞击”现象,单从现场痕迹的方面一般很难认定,除非有现场录像、现场的证人证言或其他证据线索。 对于刹车痕迹与行为人是否进行冲撞准备的证据上,一般可以辩护为出于疏忽大
2022-04-20 15,340 -
二次交通事故无法定责,会怎么样
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出于主观故意的“二次撞击”现象,单从现场一般很难认定,除非有现场录像、现场的证人证言或其他证据线索。对于刹车痕迹与行为人是否进行冲撞准备的证据上,一般可以辩护为出于疏忽大意或轻信可以
2021-07-06 15,340 -
交通事故两次无法定责怎么办
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出于主观故意的“二次撞击”现象,单从现场痕迹的方面一般很难认定,除非有现场录像、现场的证人证言或其他证据线索。 对于刹车痕迹与行为人是否进行冲撞准备的证据上,一般可以辩护为出于疏忽大
2022-04-20 15,340 -
二次交通事故致人伤亡车主无法定责怎么办
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出于主观故意的“二次撞击”现象,单从现场痕迹的方面一般很难认定,除非有现场录像、现场的证人证言或其他证据线索。 对于刹车痕迹与行为人是否进行冲撞准备的证据上,一般可以辩护为出于疏忽大
2022-04-26 15,340
-
01:20
交通事故无法判定责任怎么办
交通事故无法判定责任处理方法如下: 1、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无法认定责任的交通事故。对于机动车一方规定的是过错推定责任,在该类交通事故发生后,首先推定机动车方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但如机动车一方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一方存在过错的,可以适当减轻机
8,876 2022.09.05 -
00:59
交通事故怎么定责任
一方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交通事故的,该当事人应当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事故其他方当事人无责任:1、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负全部责任,他方无责任;2、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其他方当事人无违章行为的,由过错一方当事人
1,147 2022.04.17 -
01:16
交通事故责任怎么认定
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主要看三点: 一是当事人是否有违章行为; 二是违章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三是当事人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的大小,通过以上三点来认定当事人应负交通事故责任的大小。 1、如果当事人在事故中负全部责任的,一般需
782 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