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应该如何判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本罪的行为方面表现为在票据的业务中,对违反《》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或者保证,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这里的票据,是指汇票、本票和支票。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在行为方面必须具备以下两个要件:第一,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保证。“承兑、付款、保证”是票据业务的三种方式。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一种附属的票据行为。付款是指票据的付款人、承兑人或者担当付款人在票据到期时对持票人支付票据金额,从而消灭票据关系的行为。保证是指票据以外的第三人为担保特定票据债务的履行,以负担同一内容的票据债务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附属票据行为。行为人只要实施三种行为之一种,就有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第二,在结果上,必须造成重大损失,才能构成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所以,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属于结果犯。至于重大损失的标准,则有待于最高司法机关作出司法解释。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或者保证,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的判刑为:犯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或者保证,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犯了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应该如何判刑
法律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的判刑的标准如下:如果行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单位犯该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的规定处罚。
2020.11.09 95 -
犯了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如何判刑
法律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的判刑规定是: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单位犯该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的规定处罚。
2020.04.26 104 -
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如何判刑呢
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的判刑,具体如下: 1、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承兑、支付或者保证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造成重大损失的,犯罪分子会被人民法院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犯罪分子会被人民法院
2022.04.14 341
-
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如何判刑
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的量刑规定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九条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或者保证,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
2022-05-19 15,340 -
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如何判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八十九条【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或者保证,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2022-06-10 15,340 -
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该如何量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八十九条【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或者保证,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2022-05-27 15,340 -
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该如何判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八十九条【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或者保证,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2022-05-23 15,340
-
01:08
票据诈骗罪如何量刑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票据诈骗罪规定了三个法定量刑幅度,第一个是诈骗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第二个是诈骗数额巨大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1,121 2022.04.15 -
00:55
对法院判决不服应该如何信访
对法院判决不服的信访方式如下:可以通过网络信访信息系统进行信访、发电子邮箱或打投诉电话给相关部门,也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点,向有关行政机关负责人当面反映信访事项。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向社会
13,139 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