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是不是构成宣传传销活动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我国没有宣传传销活动罪,只规定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该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本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 2、主观要件即直接故意的心理态度; 3、客体要件是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和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 4、客观要件即违反国家规定,组织、从事传销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我国没有宣传传销活动罪,只规定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该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本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 2、主观要件即直接故意的心理态度; 3、客体要件是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和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 4、客观要件即违反国家规定,组织、从事传销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我国《刑法》未规定宣传传销活动罪,但规定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对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行为人,一般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如果行为人的情节严重,应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构成宣传传销活动罪如何判刑
根据实际情况判刑。我国刑法中没有宣传传销活动罪,宣传传销活动的,可能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犯此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判刑标准是拘役或5年左右有期徒刑,
2020.09.07 107 -
怎么样判断是否构成宣传传销活动罪?
我国并没有宣传传销活动罪,只有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符合以下要件构成本罪: (一)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 (二)主体为一般主体; (三)客体是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 (四)客观上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
2020.01.05 156 -
宣传传销活动罪构成?
可能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成立本罪需要同时满足以下要件: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公民个人财产,通常是货币。传销常伴随偷税漏税、哄抬物价等现
2020.01.29 166
-
构成宣传传销活动罪既遂如何判
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
2023-01-24 15,340 -
如何判断传销活动罪的构成
1、即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客观方面是违反国家规定,组织、从事传销活动,扰乱市场秩序,且情节严重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侵害的客体是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 2、
2022-11-10 15,340 -
宣传传销活动罪构成要素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公民个人财产,通常是货币。传销常伴随偷税漏税、哄抬物价等现象,侵犯多个社会关系和法律
2023-05-12 15,340 -
宣传传销活动罪的犯罪构成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公民个人财产,通常是货币。传销常伴随偷税漏税、哄抬物价等现象,侵犯多个社会关系和法律
2023-06-17 15,340
-
02:28
传销定罪是如何判定的传销定罪的判定标准如下: 1、只有组织传销者、领导传销者是传销罪的定罪主体; 2、传销活动是指要求参与传销的人缴纳费用或购买商品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以发展人员数量作为返利依据,而属于犯罪的行为是指引诱、胁迫他人参加,或引诱胁迫参加者发展下家
5,755 2023.01.14 -
00:54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是什么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指的是行为人组织、领导一定成员,并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行为。具体手段是: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名义,要求参加者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
3,413 2022.04.15 -
00:58
传销构成什么犯罪传销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是指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
734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