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单位借款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向公司借款和挪用公款罪的区别如下:挪用公款是国家职员,利用职务便利擅自使用公款,达到一定金额和时间是犯罪。向公司借款,经公司领导同意或规章制度允许个人使用公款,有一定金额也不构成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单位不能构成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单位借款不属于挪用公款。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 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
-
单位借款是否算挪用公款
单位借款不属于挪用公款,挪用公款是犯罪行为,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2020.09.15 155 -
挪用公款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
要看挪用的数额的多少,数额达到一定标准的,可能涉嫌挪用资金罪。挪用私企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数额较大的,涉嫌挪用资金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04.15 323 -
挪用公款罪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
为他人揽储,如果是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且挪用数额较大、用于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可构成挪用公款罪。构成该罪的,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则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0.11.30 251
-
单位挪用公款罪是否构成
单位不能构成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我国法律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挪用公款数额大,进行营利活动,挪用公款数额大,三个月以上未偿还的,
2021-11-18 15,340 -
向单位借款,属于挪用公款罪吗
向单位借款与挪用公款罪的区别:向单位借款是因个人原因合理合法使用公款的行为;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
2021-11-09 15,340 -
以单位名义借贷公款构成挪用公款罪吗
以单位名义为他人贷款担保行为人不是。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
2022-08-23 15,340 -
公司向个人借款是否构成挪用资金罪
如果数额较大,则构成挪用资金,如果是国有公司,则涉嫌挪用公款。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
2022-03-10 15,340
-
00:57
挪用公款多少钱构成犯罪如果公款是个人使用、进行赌博或走私等非法活动的话,以挪用公款三万元为定罪的数额起点,同时不要求行为人在几个月以内未归还。如果挪用公款超过五万元,为进行个人营利活动的,都构成犯罪,但在案发前部分或者全部归还本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
1,971 2022.04.17 -
00:59
挪用公款多长时间构成犯罪如果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并且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即构成挪用公款罪。但是判断国家工作人员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除了根据挪用公款的时间及挪用的数额进行判断之外,还应当根据其所挪用的公款的用途进行判断。首先,如果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归个人使
2,335 2022.04.15 -
00:54
挪用公款如何定罪挪用公款罪的判刑为:犯此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这里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与贪污罪中国家工作人员的内涵、外延基本相同。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
1,35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