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民事诉讼法询问当事人的法律规定解释

民事诉讼法询问当事人的法律规定解释

2023-02-26 12:37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黑龙江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3-02-26回复

专业分析:

当事人是由于实体法上的权益发生纠纷,或与特定的法律事实有直接关系而进入诉讼,并受法院裁判拘束的人。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规定了需要询问当事人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根据审查案件的需要决定是否询问当事人。新的证据可能推翻原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应当询问当事人。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当事人是由于实体法上的权益发生纠纷,或与特定的法律事实有直接关系而进入诉讼,并受法院裁判拘束的人。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规定了需要询问当事人的情况。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当事人是由于实体法上的权益发生纠纷,或与特定的法律事实有直接关系而进入诉讼,并受法院裁判拘束的人。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规定了需要询问当事人的情况。

律师普法更多>>
  •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解释》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解释》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章管辖 第一条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的重大涉外案件,包括争议标的额大的案件、案情复杂的案件,或者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等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第二条专利纠纷案件由知识产权

    2020.10.24 683
  • 民事诉讼法119条规定的解释
    民事诉讼法119条规定的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是关于起诉条件的规定,其中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利害关系可以解释为利益关系;案件需要在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之内,并且受人民法院管辖。如果想要提起民事诉讼,就必须符合

    2022.04.12 19,878
  • 民事诉讼法100条规定解释
    民事诉讼法100条规定解释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0.11.18 989
专业问答更多>>
  • 怎样解释民事诉讼当事人

    民事诉讼当事人,指因民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纠纷,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的利害关系人。民事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法人由其法

    2022-08-30 15,340
  •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冻结规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最新司法解释,冻结存款期限最长为1年、查扣动产期限最长为2年、查冻不动产和其他财产期限最长为3年,且到期后可按照原来的期限续期。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

    2022-02-14 15,340
  •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n型规定

    司法解释:对于界定恶意转移财产,法律上是有所限定的。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即作了规定。该司法解释123条明确规定: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民事诉

    2022-03-06 15,340
  • 如何解释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

    民事诉讼当事人,指因民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纠纷,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的利害关系人。民事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法人由其法

    2022-08-25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民事诉讼费胜诉后退费规定 00:59
    民事诉讼费胜诉后退费规定

    民事诉讼费胜诉后退费规定,具体如下:1、诉讼费由原告预交,法院判决后,依判决书的判决确定诉讼费用的承担。原告预交的诉讼费用在判决生效后,可以到法院财务部门办理退费手续。诉讼费用中案件的受理费,属于当事人应交纳的费用,而诉讼中的其他费用,那么

    7,920 2022.05.11
  • 寻衅滋事怎么定罪司法解释 01:01
    寻衅滋事怎么定罪司法解释

    寻衅滋事涉嫌寻衅滋事罪,司法解释如下: 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4、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寻衅滋事罪一般

    2,122 2022.06.15
  • 假释在法律上是如何解释的 01:23
    假释在法律上是如何解释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犯罪分子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危险性,且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其次,如果犯罪分子

    1,174 2022.04.17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