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行为的危害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商标侵权危害 《商标法》第52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误导公众的;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的。 《商标法》第56条: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第59条:“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商标法实施条例》第52条: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罚款数额为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非法经营额无法计算的,罚款数额为10万元以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1、商标侵权会扰乱正常的商品市场的秩序; 2、利用别人的商标从事违法行为,造成人身安全的,除了要面对商标权人的巨额赔偿要求外,还可能触犯刑法; 3、误导正常的消费群体。
-
商标的侵权行为有哪些
商标侵权行为主要有: 1、行为人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 2、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3、行为人伪造、擅自制造他人的注册商标标识; 4、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等。
2020.08.11 81 -
商标侵权的行为有哪些
商标的侵权行为有: 1、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 2、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行为;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等。
2020.11.22 152 -
商标侵权的行为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商标侵权的行为如下: 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2、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
2022.04.14 279
-
侵害商标权的行为有哪些
侵害商标权的行为有以下这些: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
2022-06-13 15,340 -
商标侵权有哪些危害
1、首先,商标侵权会扰乱正常的商品市场的秩序,因为正常的商品市场主要是通过个体的买卖来运行的,而每一个个体都会有这自己的运行程序,而一些非法的厂家出现之后,他们会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生产,然后以比正常商品
2022-08-10 15,340 -
商标侵权的具体危害有哪些?
.市面上如果经常出现质量低劣的假货,有些对产品来源没有区分能力的消费者会认为是品牌(商标)持有人的错,对品牌名誉造成损害。 2.高仿的货多了,消费者购买能力有限,渠道商的盈利能力即会受损,对品牌发展无
2022-07-09 15,340 -
侵害商标权纠纷的行为有哪些
侵害商标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
2022-05-16 15,340
-
01:03
常见的商标侵权行为有哪些
常见的商标侵权行为有以下几种: 1、未经许可,在同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2、未经许可,在同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但是需要注意,认定此种行为构成侵权,需要满足该行为容易
1,839 2022.10.23 -
01:09
商业秘密有哪些法定侵权行为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明确规定,商业秘密的法定侵权行为主要包括下面四种: 第一,采取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第二,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后,对外进行披露,或者擅自使用、允许
1,10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