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是什么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保证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是指在保证期间内,如果债权人没有向保证人或者主债务人主张权利,将导致保证责任消灭,债权人无权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保证期间届满后,将导致保证责任消灭。在此情形下,尽管主债务依然存在,但债权人只能向主债务人请求清偿债务,而不能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由此可见,保证期间和诉讼时效的区别在于,保证期间的届满会导致权利本身的消灭,而不仅仅只是导致抗辩权的产生; 而时效届满的后果仅仅是义务人可以据此提出抗辩。无论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保证期间的经过都发生保证责任消灭的后果。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三条,一般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保证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如下: 1、在保证期间内,如果债权人没有向保证人或者主债务人主张权利,将导致保证责任消灭,债权人无权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2、保证期间届满后,将导致保证责任消灭。在此情形下,尽管主债务依然存在,但债权人只能向主债务人请求清偿债务,而不能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保证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是:保证期间届满后,债权人没有主张权利,将导致保证责任消灭。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
-
保证期间届满会有怎样的法律效果
保证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是指在保证期间内,如果债权人没有向保证人或者主债务人主张权利,将导致保证责任消灭,债权人无权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保证期间届满后,将导致保证责任消灭。在此情形下,尽管主债务依然存在,但债权人只能向主债务人请求清偿债
2021.01.15 106 -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诉讼时效届满主要会产生下面几种法律后果:第一,权利人无法胜诉。虽然过了诉讼时效,权利人仍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法院不会支持其诉讼请求。权利人的权利随着诉讼时效的届满失去了法律保护,因此就算提起诉讼也无法胜诉,会被法院判决驳回诉讼请求;第
2021.03.23 523 -
保证期间届满会怎样的法律效力
保证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为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如果一般保证的债权人没有在保证期间内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则保证人不再承担责任,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没有在保证期间内请求保证人承担责任的,则也不再承担责任。
2021.04.07 104
-
保证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是什么
保证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是指在保证期间内,如果债权人没有向保证人或者主债务人主张权利,将导致保证责任消灭,债权人无权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保证期间届满后,将导致保证责任消灭。在此情形下,尽管主债务依
2023-01-14 15,340 -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是什么
就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或称“完成”)后的法律效果,存在有同的立法例。《日本民法典》持权利消灭说。依此说,时效期间的完成,使权利人不及时行倒找权利本身消灭,义务人履行而权利人接受履行的,构成不当得利,权利
2021-09-29 15,340 -
保证期间届满会具有如何的法律效果
1、保证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为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如果一般保证的债权人没有在保证期间内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则保证人不再承担责任,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没有在保证期间内请求保证人承担责任的,则也不再承
2022-11-13 15,340 -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第一、债务人可以不履行债务;第二、债权人丧失胜诉权。债权人告到法院,如果法院审查认为没有正当理由而时效已过的话,就不能判他胜诉。在法学上,将已过诉讼时效的债务称为“自然债务”。第三、诉讼时效届满后,债
2023-06-13 15,340
-
01:11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诉讼时效届满主要会产生下面几种法律后果: 第一,权利人无法胜诉。虽然过了诉讼时效,权利人仍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法院不会支持其诉讼请求。权利人的权利随着诉讼时效的届满失去了法律保护,因此就算提起诉讼也无法胜诉,会被法院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2,707 2022.04.15 -
01:18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国家通过出让的方式,使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获得一定期间内利用土地的权利。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为:居住用地七十年;工业用地五十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四十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
2,401 2022.04.18 -
01:01
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如果合同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被认定为无效合同的,将会产生以下数点法律后果: 第一,返还财产。如果在合同履行中,涉及财产给付内容的,当合同被认定为无效时,给付财产的一方有权请求对方返还财产,接受的一方则依法负有返还财产的义务; 第二,赔偿损失。
4,87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