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老板拖欠农民工工资,没有合同该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单位拖欠员工工资,一般情况下员工都需要和单位进行协商,要求单位按时支付工资,在协商不一致的情况下可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调解,如果调解无效,那么员工可以向劳动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索赔。并且可以主张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支付工资及经济补偿。
依据《工资支付暂行条例》 第九条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第十八条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建筑工地拖欠农民工资的解决:受害者可以找劳动或司法部门,如公安局、人民法院等。在项目法人出资方出资到位的情况下,施工企业只应将项目法人作为被告。法律规定,施工单位拖欠工人或其他劳动者工资的,受害人可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1、可以到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2、可以到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 3、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直接去法院提起诉讼,追讨自己的工资报酬。
-
建筑工地工地拖欠农民工工资怎么办?
建筑工地上的施工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农民工可以集体或者派代表与单位协商,要求其及时支付;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依法去向劳动监察行政部门投诉;或者依法去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向仲裁机构请求仲裁。
2020.02.04 105 -
工地上老板拖欠农民工工资该怎么办
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 (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2)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
2020.11.30 294 -
建筑工地拖欠农民工工资怎么办
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要求单位支付工资;或者也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包工头给打了欠条的,没有其他劳动纠纷的,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法院会按普通民事纠纷处理。
2020.05.11 116
-
建筑工地老板拖欠农民工工资,没有合同该怎样办?
单位拖欠员工工资,一般情况下员工都需要和单位进行协商,要求单位按时支付工资,在协商不一致的情况下可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调解,如果调解无效,那么员工可以向劳动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索赔。并且可以
2023-06-17 15,340 -
建筑工地老板拖欠农民工工资,没有合同应该怎样办?
单位拖欠员工工资,一般情况下员工都需要和单位进行协商,要求单位按时支付工资,在协商不一致的情况下可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调解,如果调解无效,那么员工可以向劳动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索赔。并且可以
2023-06-26 15,340 -
建筑工地老板拖欠农民工工资,没有合同怎样办?
单位拖欠员工工资,一般情况下员工都需要和单位进行协商,要求单位按时支付工资,在协商不一致的情况下可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调解,如果调解无效,那么员工可以向劳动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索赔。并且可以
2023-06-20 15,340 -
建筑工地老板拖欠农民工工资怎么办
单位拖欠员工工资,一般情况下员工都需要和单位进行协商,要求单位按时支付工资,在协商不一致的情况下可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调解,如果调解无效,那么员工可以向劳动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索赔。并且可以
2023-06-19 15,340
-
01:04
老板拖欠农民工工资怎么办首先,逾期不支付劳动报酬属于违法行为。如果老板一直拖欠工资的,员工可以到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行政部门有义务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报酬的,应当按应付金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
6,639 2022.04.15 -
00:51
老板拖欠工资该怎么办老板工资拖欠的处理方法:首先劳动者可以先跟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如果协商失败,劳动者可以到劳动部门的保障监察大队投诉。然后劳动者也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进行调解。如果调解失败,在一方当事人要求仲裁的情况下,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1,276 2022.04.17 -
01:00
拖欠农民工工资应该怎么办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解决办法:拖欠农民工工资协商不成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1,142 2022.04.17